“先生,請您把我的私人看法轉告總理先生。總理先生今年50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光。如果他真的有志向帶領德國在歐洲幹出一番事業,真想消滅布林什維克、為德意志在東方贏得生存空間的話,那麼還是宜早不宜遲,儘快動手為好。如果等到五年後、十年後再動手,那時候總理先生已經55歲、或者60歲了,健康和精力都將遠遠不如現在。
“還有,那時候的歐洲局勢也將不如現在。現在離世界大戰結束只有20年,英法兩國人對戰爭傷痛記憶猶新,絕不會允許他們的政府輕啟戰端。但如果十年後呢?大戰的記憶會慢慢變淡,大量經歷過大戰傷痛的人離開人世,或者老態龍鍾、退出社會主流。那時候手握選票的,更多是沒經歷過大戰、或者對大戰記憶模糊的年輕人、中年人。由這樣一批人組成的英國和法國,還會像今天一樣還怕戰爭嗎?——不會。絕對不會。
“反過來看德國。德國這些年來的忍辱負重、這幾年來的擴軍備戰,不就為了今天嗎?現在打仗,德軍的武器裝備是歐洲各軍中最新的,德軍的小夥子們都是在凡爾賽合約的屈辱下成長起來的。德**隊無論是武器還是人,此時都是最令人望而生畏的。如果十年後呢?德軍的武器可就都淪為大路貨了。很多參加過世界大戰、經驗豐富的高階將領都過世了。很多經歷過戰敗屈辱的軍官們都成了老人,退役了。那些在凡爾賽陰影下長大的小夥子們,也都成了中年人,退役了。那時的德軍可就不是今天的德軍了。
“現在打蘇聯,你們有大明做戰友,能和你們兩面夾擊蘇聯,勝算提高好幾倍。但我們不能老跟蘇聯打下去,一兩年內少不得要和談、停戰,兩國進入和平狀態。那時候大明可就一門心思的搞國內建設了。那時候德國再想拉大明跟它夾擊蘇聯,肯定不可能了。那時候的蘇聯也已經緩過勁兒來了,再有一兩個‘五年計劃’搞下來,就不是德國能輕易撼動的了。
“先生,這些話都是本大臣的肺腑之言。先生和總理先生都是看問題很透徹的人,肯定都明白‘志向重要,機會更重要’這個道理。還請先生把我們的看法轉告給總理先生。”
……
賀子光的一番話,讓赫斯沉默良久。賀子光從他臉上看出來,這個人已經被說動了。過了一會兒,赫斯起身告辭,說回去給元電。賀子光一直把他送到汽車旁邊。
當天下午,赫斯就再度來拜訪了。他發了一封長電給希特勒。希特勒看後明確表示只要大明願意在英法面前代為斡旋,德國願意以撤出萊茵蘭為代價,換得英法默許德國向東方擴張。
賀子光不禁暗歎希特勒的魄力。看來這個人權衡利弊相當乾脆,只要是明顯更划得來的事情,立刻拍板,絕不拖泥帶水。
第二天,賀子光又接見了英法密使。賀子光跟他們描繪了一幅納粹和布林什維克兩敗俱傷、民主國家在歐亞大陸上佔據主導的前景。英法密使面面相覷,目瞪口呆,顯然已經明白了大明在想什麼。賀子光當然料到了對方必然是這個反應,這很正常。
接下來他就開始許諾,對準英法的癢癢肉使勁兒撓。他先保證擊敗蘇聯後,讓英法兩國的公司大量參與到大明北方、西北、東北的新領地建設上來。這塊蛋糕足夠大,只要大明願意,可以短期內基本消滅英法兩國的失業。還有,大明希望跟英法兩國簽訂相互軍事擔保,組成一組橫跨歐亞大陸的“新協約國”。一旦任何簽約國遭受到了第四國的侵犯,無論是本土還是殖民地,都將視為對其他兩國的共同侵犯,其餘兩國將對侵略國宣戰。——當然,蘇聯這種現有的敵國不算,英法不需要為了大明對蘇宣戰。
這麼兩個條件,真把兩國特使的口水快勾出來了。第一個條件不用說了。自從29年之後,各國都在大蕭條中苦苦掙扎,到了三十年代末,總算是好了一些,經濟危機雖不像1929年和三十年代初那麼猛烈了,但失業人數仍然居高不下,經濟低迷。任何一人、任何一黨如果能解決本國的失業問題,都會成為全國的英雄。美國的羅斯福總統、德國的希特勒總理,現在之所以這麼大威望,主要就是他們都有效緩解了本國的失業問題。現在在東方,有這麼一個大國需要大規模建設,華北、東北、西北、蒙古、烏斯藏、兩疆、中亞新領地、西伯利亞新領地……需要建設的面積幾乎相當於一個美國那麼大,需要修建的鐵路和公路長度,比英國和法國現有的還要長。明國的話一點不虛,如此巨大的蛋糕,只要多分給英法一點,真的就能解決他們國內的失業問題,讓英法的經濟重新振作起來。
還有“協約國”提議,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