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印度笈多王朝幾百年後又在嚈噠的打擊下內外交困而亡,遊牧民族帶來的毀滅戰爭幾乎摧毀了西北印度。
吐蕃之禍還是近幾年,戒日王在世的時候,受李捷禍水東引之計,吐蕃與貞觀十八年與姻親尼泊爾聯軍,穿越了喜馬拉雅山古道入寇天竺,也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天竺北方的撣邦毀於戰火,最後還是戒日王親率大軍迎擊,象兵的踐踏下這才把吐蕃人打回去。
李捷的大軍都被與這兩位相提並論了,可見他真沒幹好事,但也說明一個側面,李捷在南亞次大陸進軍迅速,已經引起了偌大的天竺震驚恐懼。
也的確,唐軍的盡展速度極其快捷,從十一月初抵達孟加拉灣後,以關寧鐵騎作為先驅,毫無準備的孟加拉國王斯科拉喀爾曼根本沒料到唐軍會把如此大規模的兵力如此迅速投放到天竺,咋一接觸就丟了重要港口橫河入海口吉大港,三天之後勉強召集起的兩萬步兵,三千多騎兵又在恆河畔的摩拉城附近被先鋒大度設三千騎兵打的一敗如水,再無還手之力。
永徽元年十二月的最後一天,閩國大軍雲集王舍城下,旌旗招展,喊殺聲震天,數不清的黑色大軍方陣森嚴,各部攻城軍隊秩序井然,其徐如林,擊破了孟加拉,閩國大軍又殺到了摩揭陀,王舍城正是摩揭陀的首都,一直到這裡,唐軍才遇到了第一場惡戰。
這兒還真是一座堅城,古印度人的心靈手巧在這裡體現無遺,王舍城四面環山,鑿山為城牆,城牆險峻,比高句麗的堅城也是不逞多讓,八天前閩國大軍就殺到這兒了,不過狂攻了八天都沒攻下來。
不過再堅強的城池也得有人堅守才是,一路從孟加拉敗退的敗兵根本被打寒了膽子,突然兵臨城下,摩揭陀人的震驚就更不用說了,尤其驚恐的還有摩揭陀國國主普爾納瓦爾曼。
要知道,摩揭陀可還有一個音譯別稱叫馬嘎塔,就是這位國主出爾反爾出賣了大唐使團,這才害得老蕭盛一路狼狽的被追殺出天竺,閩國對於孟加拉殘暴的懲罰他可有所耳聞,恐懼下堂堂國主居然連抵抗的決心都沒有,整日躲在寺廟中祈禱不止。
“兄弟們衝啊!打下這城,殿下許諾,明日為大家過年!”
年節一向是華夏最重要的節日,站在城下,聽著主將秦懷陽舉劍咆哮,兩個府的閩王鐵林無不興奮的敲著盾牌相迎著,過年的誘惑讓每個人都戰意盎然。
東城城牆下,唐軍的一波攻勢剛剛被擊退,除了明威將軍刀疤劉晦氣的吐著口水直罵娘外,哪怕敗退,唐軍依舊顯得頗為有秩序,包鐵的圓盾組成了盾牆,牢牢護住頭頂,頂著頭上雨點般的箭矢掩護戰友從雲梯下退下,偶爾有戰友中箭,也是不慌亂的攙扶一下,緩緩退走。
傳統印象中的印度軍隊似乎不堪一擊,實際上卻不是這樣的,的確,印度歷史上數次外族統治,數次政權被滅亡,希臘人,波斯人,大月氏人,乃至後來的阿拉伯人,似乎是個人就能統治一下印度,後世的電影影片中印度軍隊也是光著膀子拿著大刀跟著大象一衝,衝贏了就打,衝輸了就跑,跟過家家一樣。
來了天竺之後,李捷才知道自己小看他們了,不愧為與華夏並列的四大古國之一,軍事上基本上華夏有的,天竺都有,的確,印度飽受外族統治,同樣,外族的精華也被印度紛紛拿來,就比如馬其頓的方陣戰法,長矛,中亞遊牧民族的鎖子甲,騎兵戰術,天竺本土的魚鱗甲也不輸於華夏,幾千年之後遺留在印度,那些金剛,護教天王帶著高帽子,身上雕刻著的精美魚鱗甲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些。
尤其是印度的弓。
一米六以上的單體弓看似簡陋,實際上力道驚人,或是竹製,或是棕櫚制的弓身還有一個好處,大唐,中亞的複合弓到了天竺這麼潮溼炎熱的氣候下多半就軟了,射出去的弓箭軟弱無力,強勁的印度弓卻依舊保持了他的威力,前不久伽屍城的一次交鋒還真讓唐軍吃了個小虧。
所以在城下的指揮塔中看著唐軍冒著箭雨衝鋒攻城,李捷心裡真是心疼的直滴血,如果不是王舍城特殊而又重要的政治意義,他真想換上殖民地軍隊或者倭軍去攻城了,雖然同樣披著大唐重步兵甲,訓練的時間短,還是外族,這些人死了好歹李捷不是太心疼。
還好,天竺軍隊雖然也是裝備精良,卻也不是人人都有的,主要還是裝備武士階層剎帝利,雖然弓多一點,普通的天竺步兵裝備的也就是一種叫帕拉的竹藤編制鎧甲,五十練唐刀還是能劈得開,b並且鑲嵌鐵片的重步兵甲對於劣質箭頭防禦力還算不錯,李捷是個土豪,流水線的兵器工坊外加流水推動機械錘代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