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帝國腹地最重要的糧食稅收行省,這裡的總督長官在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時期任命的都是倭馬亞家族成員以及相近的麥加貴族,在四代哈里發阿里任職期間曾短時間將這些倭馬亞家族總督全部拿掉,可惜,阿里在位時間太短了,而且這位“真正的純潔哈里發”又樹敵太多。
先是在麥加附近駱駝之戰與穆聖小老婆阿伊莎就哈里發之位爆發出來劇烈戰爭,旋即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打著為奧斯曼復仇的旗號又扯起了反旗,阿里即位四五年時間,幾乎全是處於東征西討中,實在沒有精力來兩河流域督促當地總督離職,直到阿里被分裂出來的哈瓦利吉派刺客刺殺,泰西封總督依舊賴在這兒沒挪窩,隨著穆阿維葉登基哈里發,這些人搖身一變,又變成了總督。
不過這也就此撕開了伊斯蘭教從宗教建立之初就掩埋下的分歧。
當年追誰穆聖的派別實際上也分為兩派的,穆罕默德早期在麥加傳教,最早信教,並追隨穆罕默德搬遷到麥地那一派的麥加人組成了遷士派,而穆聖活著時候在麥地那入教的麥地那人,則成為輔士派。
早期,麥地那伊斯蘭烏瑪公社最兇惡的敵人則是如今處於統治地位的倭馬亞家族以及古萊族十二大家族,麥加城曾經的舊貴族們,穆聖第一步崛起可以說是在與他們的惡戰連連中艱難打下的基業。
不過穆聖到底是幹大事的人,在麥地那發展佔據優勢後,穆聖允許了麥加舊貴族的投降與皈依,因此,倭馬亞家族也堂堂正正站在了伊斯蘭大軍行列中,舊貴族的力量大大加強了伊斯蘭教,依靠把這些人捆成一根繩,伊斯蘭教衝出一隅,消滅了拜占庭扶立的阿拉伯傀儡王朝海巴爾,打擊猶太人,並統一了阿拉伯半島。
實際上伊斯蘭內部的矛盾早在穆聖死亡那一刻第一次就爆發了出來,一方面阿拉伯半島諸多部落以穆聖的死來宣佈解除對麥加效忠關係,另一方面,哈里發繼承人上遷士派與輔士派又爆發了新的衝突,遷士派認為哈里發之位唯有穆聖義子阿里才夠資格擔任,輔士派卻認為,哈里發不應該侷限於麥加人,皈依伊斯蘭的阿拉伯人,人人有資格。
限於內外交困,兩派達成妥協,由穆聖的岳父,埃布。伯克爾擔任初代哈里發,這才把矛盾掩蓋了起來。
可此時,多年征戰下阿拉伯帝國領土人口翻了數個翻,土地財富的增長也讓帝國更加複雜,三代哈里發奧斯曼遇刺後,遷士派擁立阿里登基,輔士派已經很不滿意,如今曾經伊斯蘭最大的敵人倭馬亞家族掌權,阿里遇刺,遷士派淪落被鎮壓的境地,更是加劇了這種矛盾。
阿里的登基與遇刺,可以說開啟了伊斯蘭教的潘多拉男,圍繞此遷士派發展成的什葉派與輔士派發展成的遜尼派足足展開了一千多年的流血衝突,哪怕李捷穿越前的時間段裡都是個無解的難題。
如今爆發在泰西封城內衝突,就是這種矛盾的具體體現,繁華的街頭成了流血戰場,每天,由什葉派支援的平民信徒在街頭瘋狂的襲擊倭馬亞王朝城衛兵,由部分遜尼派支援的倭馬亞家族總督則是不斷調兵遣將搜捕報復,內亂依舊持續了五六天了。
躲在城裡的李缺一行則是快鬱悶吐血了,這事兒完全是侯傑突然發瘋挑起的,困在城裡這麼多天出城不得,還把侯傑這個主將丟了,別說隊伍中本來就忠心不高的僱傭兵,就連李缺與武元慶對前途都感到迷茫起來。
其實哪怕在中亞,唐人沒有到過的地方,閩國依舊有眼線,依靠絲綢之路賴以為生的大商人可不少,為此閩國扶植了不少波斯貴族作為眼線重返美索不達米亞,在重要城市安家立業,那一日李缺躲避的貴族花園就是其中之一。
吾主殿下,李缺愧對聖恩,主將侯傑丟失,被困於泰西封,多日不前,但吾主放心,末將粉身碎骨當抵拜占庭,解救公主安娜,報效我閩國大業。
另查,中護軍侯傑信仰有異,極其痴迷於伊斯蘭教,往殿下多加留意。
最後一句話李缺是猶豫了好久方才填上,寥寥幾筆卻滿載了感情與國家大義,把紙筒裝填在了鴿子的腳環上,捧著鴿子,李缺沉重的走到了波斯豪商二層小樓迴廊窗前,伸手就要放飛。
不過放飛的前一刻,李缺硬生生拽著鴿子腿兒把即將起飛的信鴿拽了回來,滿是不可置信,眼睛瞪得溜圓盯著樓下花園前,與幾個戴著白披風阿拉伯大鬍子晃盪著慢悠悠過來,那個神棍般裝模作樣身影不是侯傑還是哪個?
這傢伙到底是叛變了還是投敵了還是怎麼了?腦門上一大堆問號,李缺還是遲疑著把信鴿藏了回來,轉身快步下了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