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過之而無不及。唐天喜為了和張敬堯搶奪地盤和財源,在湖南展開了大規模的混戰。
張敬堯一直有段祺瑞的支援,他平日根本不把唐天喜趙恆惕等人放在眼裡,一心等著在南方諸省平定之後,撿楊朔銘的現成便宜,當一下湖南督軍。但他小看了唐趙二人的野心。在中華民國恢復後,唐天喜立刻通電全國,表示自己當初加入南方軍閥行列裡的目的是為了“反對帝制”,如今“恢復共和”了,他宣佈重新接受北京政府管轄,請北京政府不要派兵進攻他。段祺瑞當然對唐天喜的態度表示了歡迎,特意指示楊朔銘不必進攻唐天喜。唐天喜在解除了後顧之憂之後,大喜過望之餘,也做起了督軍湖南的美夢,他聯合趙恆惕處處和張敬堯作對,最終導致雙方兵戎相見。
張敬堯和唐天喜之間的混戰給湖南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在張唐兩軍殺伐之下,“……七十餘縣之地,無地不災,三千萬人之家,無家不毀……”,“唐軍先去,張軍踵來,唐軍既掠而過,張軍且掠、且yin、且殺而後。”尤其是張敬堯所部在株洲、醴陵燒殺搶掠,無辜民眾死者10餘萬人,“此次兵災,尤以醴陵、株洲兩地最為慘烈,醴陵歷經火劫,最烈之時,大火由城鎮延燒至鄉村,歷半月不息,環其地百餘里不見人跡者二十餘日,戰事結束,醴陵縣城僅遺二十八人”。“株洲幾經巷戰之後,已無一戶人家,自株洲至萍鄉鐵路,男女老幼,屍積如山,火車竟不能過……”,“岳陽南關外一帶,唐軍縱火燒燬民居一千餘家……凡唐軍所駐之地,門窗,板壁,梁角,堂榭無不拆毀……”…;
1918年湖南《民國日報》如此形容本省的慘況:“……湖南人死了若干還不算,還要賠上若干財產,戰來戰去,戰到如今,從前金裝玉琢的湖南,就變成如今土焦人槁的局面。目下除了高高在上的湖南人,還能享有些微閒福外,其餘的湖南人,有槁死在山腰湖畔的,有流亡在異國他鄉的,無處不見焦土的顏色,無處可覓完全的住宅。焦土上面立著的人,不是號寒,也是呼飢,住宅裡頭藏著的人,不是數米為炊,也要折骸以爨,更有那離婦,望秋風而泣,老母倚斜閭而望子。種種慘狀更是不勝列舉。”
湖南人民切齒痛恨張敬堯和唐天喜的暴行,時有民謠稱:“白臉唐,白臉唐(指做過戲子的唐天喜),殺了我的雞,吃了我的鵝,還糟蹋了我的老外婆。”“堂堂乎張,堯舜禹湯(均是張敬堯兄弟的名字),一二三四,虎豹豺狼”
“張唐不除,湖南無望”,為了結束這可怕的苦難,湖南人民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驅除張唐”運動,湖南省內外所有的開明勢力全都聯合了起來。有社會地位的湘籍士紳,利用一切機會,向各種政治團體、在各種政治場合控訴張敬堯唐天喜等人的罪惡,並且努力發行各種刊物(如《湖南》、《湘聲》、《天問》),將張唐在湖南的種種暴行廣而告之於全體國人;湘籍學子則聯合罷課,並選派代表分赴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請願;長沙省城的教職員工也加入到請願大軍之中。不到一個月,張敬堯唐天喜的惡名已然舉國皆知,全國各界聯合會、全國學生聯合會以及海外留學生團體紛紛聲援,要求北京政府順應民意,驅除張敬堯和唐天喜。
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由段祺瑞控制的北京政府在洶湧的民意麵前,竟然擺出一副無可奈何的態度,對張敬堯和唐天喜在湖南的混戰毫無作為
北京政府的行為讓湘籍士紳、學子乃至普通民眾對北京政府極為失望,湖南人民不甘於被蹂躪的命運,選擇了“武力驅除張唐”的道路,自行組織武裝進攻張敬堯和唐天喜,本土一些湘軍也加入了進來。在張敬堯唐天喜部所到之處,廣大農民以鋤頭扁擔為武器,截斷交通,奪取輜重,湘軍所至,民眾主動供應補給者絡繹不絕,“輸卒糾聚自如,給養望屋而得”,使張唐匪軍遭到了沉重的打擊,不得不龜縮在幾座主要的城市裡。
在驅逐張敬堯唐天喜的武裝鬥爭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湖南人民自發提出來的“湘人治湘”,也提上了日程。新任湖南省長譚延凱發表全國通電,公開提出“湘人治湘”:“各省自治,為吾民共同之心理,……湘人此次用兵,純本湘人救湘,湘人治湘一致決心……凱及全體人民,……爰本湘民公意,決定參合國會討論之地方制度,採用民選省長及參事制,分別制定暫行條例,公佈實行。”
譚延輳�院笥侄啻穩��ǖ紓��肌昂�獻災巍保�⑻岢���傲�∽災巍保徊⒀�牒�細鶻緱�骷案魃緇嵬盤宕�硪約靶攣偶欽擼�儺辛��嵋椋�採獺昂�獻災巍鋇拇蠹啤�
譚延凱之所以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