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自殺,最近的人們很自然後想到陳琳,真正對她有印象還真就不是因為她的《我的柔情你永遠不懂》,雖然在這首歌流行的時候,我也常常掛在嘴邊哼哼,可那個時候還是個學生,往往是從磁帶上接觸歌曲,而對歌手卻往往關注不多,陳琳真正在我的腦海裡有了樣子是《愛就愛了》,好像有種聽天由命逆來順受的無奈感,而配合音樂的節奏,我們知道這無奈是假的,而對那份情感的堅持卻是真的,是一種面對,一種擔當,愛就愛了,有什麼了不起,有什麼拿不起放不下的,我就是愛了,誰還能把我怎麼地?不知道她當時演繹這首歌的時候,情感是處在什麼樣的狀態,但這首歌卻無疑是成功的,即使走在晚間的夜市上,也常常聽到“愛了就愛了,別在自我懲罰,算了就算了。。。。。。”,如果陳琳的死因真像網路裡傳說那樣為情所困,那麼這或許是她自我懲罰的手段吧?

木子輝寫了一些小說,而且絕大多數關於愛情和生活,但我自認在感情方面是個失敗者,當然我的失敗還可以用另一個更冠冕堂皇的字眼兒來表示,那就是在情感方面我是個完美主義者。那麼我說說“完美主義”,其實“完美主義”狗屁不是,所謂“完美主義”,其實是某個人自己編一個笑話,我們管它叫“嚮往”或者“追求”甚至“憧憬”等,並從心裡堅信這種東西的存在,然後它搖身一變成為一個標本,或者叫做標準也行,框架也行,我們拿它去套生活中的一切,只要有哪些地方與所謂標本不能完整重合,嚴絲合縫,我們就會產生不滿和失落。“完美主義”幾乎等於我們是在尋找兩片完全一樣的樹葉一樣滑稽。然而沒有這樣堂而皇之的完美藉口,我們便會對自己的存在產生懷疑,因為存在本身的確值得懷疑,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人可以對我的存在或者他自己的存在給出某種確切的必須存在的解釋,儘管人們一直在忙碌奔波,辛苦跋涉,最終也不過在人世上爭取到一次曇花一現的機會。英年早逝也罷,壽終正寢也罷,這些又證明什麼呢?證明一個過客的生命像蠟燭一樣燃盡,曾經最引以為傲的不過是那一剎那的閃亮,當然我們還會更好聽的管這閃亮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僅此而已。我們曾經為我們的擁有志得意滿,而這擁有又何嘗不是一個騙局?事實上我們又何曾真的擁有過?生命若不能永恆,還有什麼可以永恆呢?我們一切的努力,我們拼了命的往自己身上貼金,最終我們還是和狗熊掰棒子沒有什麼兩樣,從出生開始就已經決定了我們一無所有,我們周圍貌似和我們有關的一切其實都不是我們自己的,甚至生命本身也不是我們的,我們只是被一種叫做輪迴的東西玩弄著,我們像是陷入了某個既定的程式當中,週而復始,一遍又一遍,我們對此無可奈何束手無策,我們對此逆來順受言聽計從。

我知道不小心把話題扯遠了,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信仰,不管這些信仰在別人眼裡有無價值,我們自己覺得那就是我們的一切,這樣我們的生存才有了某種意義,我們活下去才更有勁頭,否則這看似短暫卻又漫長的人生就了無生趣,我想那些自殺的人就是這樣想的,而且他們不是第一批,也不會是最後一批,我試圖為他們的離去感到惋惜,因為他們的才華,至少遠在這個叫木子輝的傢伙之上,然而如果我能起死回生,我卻未必會這樣去做,把一個有才華的人變成一具行屍走肉,豈不是更殘忍?也許生命之於他們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他們更願意儘快走入另一個輪迴中,更願意儘快走入另外一種形式,也許在另一種形式裡他們找到了他們的存在,而生與死不過是肉體的兩種形式罷了。

沒有對錯,我一直認為這個世界沒有對錯,所謂對錯不過一些人標榜自己的詭計罷了。你愛上一個人,即使那個人已經不愛你了,你還愛著他?是不是錯?對愛的執著是錯嗎?你和一個人在一起,後來發現你不是那麼的愛他,你愛上了別人,你要和別人在一起,這就一定是錯嗎?也許你是在知錯就改也說不定呢?我們永遠不是別人肚子裡的蛔蟲,我們也不可能代替誰來面對,我們能做只有祝福,僅此而已。

張國榮走了,柯受良走了,沈殿霞走了,成奎安走了,現在陳琳也走了。自殺也好,疾病也罷,人總是要走的,早晚而已,套用當初離開部隊的一句話:走的放心,留的安心。

作者題外話: 木子輝:1981年,山東人,寫小說,寫劇本,做演員。

代表作品:《走過青春路過你》(《美人贈我鶴頂紅》《好了傷疤忘了疼》《陽光總在瘋語後》三合一)《我們晃晃悠悠的青春》《插在牛糞上的鮮花》《看上去不美》《在同居的日子裡》《一片狼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