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容易接受圖解了的意見,這也是漫畫能夠流行的原因之一。
在日本,漫畫的存在形式不僅僅是故事漫畫,不少很嚴肅的題材照樣用漫畫形式來表現,歷史題材不用說,甚至連計算機教材都能看到漫畫版的。可能是長期接受漫畫薰陶以後對文字的接受能力下降所引起的,有些過激的漫畫作家甚至把漫畫文化作為和“活字文化”對立的表現形式,有意煽動對“活字文化”的敵視。日本電視臺曾經播過一個節目,就是在日本的外國人一起討論在日本生活學習工作中受到的文化震撼(culture shock),其中有一集就是日本的漫畫。幾乎所有出席的外國人都對日本人如此熱衷於漫畫,如此濫用漫畫這種表現形式表示不解,認為濫用漫畫這種過於直觀的表現形式會阻礙想象力的發展。這種觀點是否正確可以討論,可是當時在場的日本漫畫家的反應特有意思。
那位漫畫家勃然大怒,拍著桌子說:“你們這是在主張活字文化!”老冰看得目瞪口呆,從什麼時候開始活字文化成了罪過了?
這種排斥活字文化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日本文部科學省已經從寬鬆式教育的誤區中走了出來,最近為了提高中小學生學力而進行了一連串的調查,調查的結果很令人吃驚:日本兒童對文字應用題的理解和解答已經低到了使人無法接受的地步了。
比如有這麼一道題目:“長度為240厘米的紅色帶子是綠色帶子的6倍,綠色帶子的長度是多少?”小學三年級學生的正答率居然只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