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強國軍隊的調動和備戰氣息,早被陳國細作探知,大戰將起的情報也很快傳到了陳國朝廷之上,惹得陳後主及百官們震驚不已。
好多時日未上朝的陳後主在百官的催促之下,挺著臃腫的肚子勉強來到議事殿與百官商議眼前緊迫的形勢。
“陛下,從江北探得訊息,大隋中部和東部兩大戰區均有異動,似有短期內渡江攻我陳國之意,請陛下部署防禦之策。”陳國司空章昭達緊急上奏道。
“陛下,從各種跡象看,大隋軍馬即將來攻,必是分水旱兩路而來,請陛下即刻下令各江防要塞做好迎擊準備。”僕射袁憲也緊張的補充奏道。
“孔相,大隋與我相安日久,怎就突然來攻我陳國了?江北訊息是真是假?”陳後主喘著粗氣問著自己的寵臣國相孔範。
“陛下,如今長江上游之梁國已同大隋結為秦晉之好,這使得我長江上游防線大門洞開,此對我陳國極為不利;再則,大隋已經打通了通濟渠,使得中原糧草,軍隊極便於向南調動;加上去年我陳國失去了江都、江左兩城,大隋東部戰區大軍便直接虎視我江南金口城。此三條足以使我國處於被動境地,因此傳言大隋即將南下伐我應該不假,請陛下部署防守之策。”大隋正積極備戰的訊息,讓孔範不得不提醒陳後主作出防範準備。
“陛下,如今江防已然不穩,漏洞百出,建康城便成為前線,極易受到大隋攻擊,臣提請陛下退往餘杭,建康城可留大將駐守,只要建康不失,餘杭則無憂;一旦建康城失,我軍亦可節節抵抗保餘杭不失。”侍中江中諫言道,此言論引得殿中百官議論紛紛,多有持異議者搖頭不語。
就在陳後主和眾臣對此提議猶豫不決之際,突然,從殿中文班列中走出一人大叫道:“陛下,微臣認為江侍中此言不妥。”
陳後主一驚,原本微閉的小眼睛猛地睜開,看向高聲進諫之人,隨即道:“原來是玄遂先生,先生因何以為朕暫時避禍餘杭不妥?”
原來出言阻止陳後主離開建康城的是半年前經國相孔範推薦到朝中為官的死硬反隋高士李密李玄遂。李密受隋帝楊廣親遣,攜楊玄感和朱登二人棄了南山寨兵馬,於半年前經楊玄感走的國相孔範的路子投到陳國避難。孔範看在大筆黃金白銀的份上,接納了他三人避禍陳國。而李密原本便是大隋朝有名的文士,曾經出任過中原反王聯盟的首席軍師,孔範自然不想讓他明珠暗投了,李密也就順勢拜在了孔範的門下。後經孔範的一番權謀操弄之後,為自己新收的學生李密順利的在陳國朝堂中謀得了一個兵部司馬校尉的武官職。從此,李密便在陳國潛伏了下來等待大隋發兵來攻。這兩天早有兵部訊息傳來說是大隋中部戰區正在備戰,即將發兵的訊息,這讓在敵營苦苦潛伏的李密暗暗興奮不已,他知道屬於自己建功立業的機會就要到了。
“陛下,先不說隋國來攻訊息是否屬實,就算屬實,陛下在隋兵未至之際便倉皇前往餘杭避禍,未戰先逃,此舉必然令我陳國大軍軍心不穩。實乃取敗之道也!望陛下三思。”李密心想,要想立下不世之功便不能讓陳國國君跑了,不能僅僅侷限於自己承諾的獻城之功上。一舉擒住陳後主,這陳國便亡了,自己便是平南最大的功臣,足以讓自己在隋皇面前謀的一個足夠高的官位,更可使隋朝那些楊廣的心腹大臣們不能小看了自己。因此,無論如何都不能讓陳後主離開建康城。
“陛下,本相以為玄遂先生此言不虛。原本隋國兵勢就旺,我軍將士便多有怯戰者,若是陛下搶先退往餘杭,這前線士氣頓挫,再難抵擋隋軍了。退一步講,就算要退走餘杭也該在隋軍兵至城下之時,陛下不可擅動。”國相孔範也覺得李密言之有理,便上前奏道。
“嗯!孔相說的是,原本朕便不願輕動,江侍中之建議當伺機而行,不可操之過急了。”陳後主難得的做主一番說道。
“陛下,既如此說,當商議佈防之事,眼看戰事迫在眉睫矣!”江中見後主主意已定,也頗在理,便不再堅持自己的說法,轉而提議緊急佈防。
“徐將軍,可有守江防之策?”陳後主轉頭問下武將佇列頭位的大將軍徐子健。
“稟陛下,末將早在江夏、江州、蘄口、當塗等沿江重鎮布有重兵防守,隋軍若是從江陵登船來攻我建康談何容易,這一路末將以為無憂。但末將擔心隋軍若是精兵一路南下經壽春過廬江直逼我建康,建康城這段江防便尤為重要,末將擬親自調集重兵與建康城外嚴守江岸,不使隋軍輕易登上南岸。”徐子健回答道,言語間似乎能感到有些底氣不足。
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