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州宋義王孟海公此話一出,引得眾王連連說是,只有杜伏威一臉冷笑閉口不言。對面臨時加座的魯國徐茂公和魏徵二人竟是一臉訕笑不已。
“林王兄、張王兄、杜公意下如何呢?”王世充見這三人尚未說話,便點名問道。顯然並未把兩位自封的勢力楊玄感和徐茂公放在眼裡。
“王兄,本王與張王兄在來的路上便商議好了,一切以你洛陽王兄為主,我二人並無異議。”宋州虞城王林世弘代表明州王張成金說道。這二人地盤較小,實力不強,早商議好了跟隨洛陽王王世充行事。
“好!有二位王爺的態度最好。嗯--不知江淮杜公之意----”原本王世充不想再問杜伏威的意見的,但突然想到通濟渠的終點正是他久據的窩點山陽城,而且江淮區域廣大,若是開新渠對他的影響也是非常大,是本次會盟正該拉攏來用的一股很大勢力,不似那楊玄感和徐茂公等流匪。
“呵呵!晉王勢大,若是要佔我山陽城,某便讓他就是。這大隋天下有人去的地方某便去的,不似各位王爺只能固守封地。前日徐道長等江湖豪傑取了魯郡,便將琅琊郡讓與了在下,某即算舍了江淮還有琅琊,再說,洛陽、山東在新渠頭,某之山陽在新渠尾,中間還有諸位王爺在前面為某頂著晉王,某何懼之有?呵呵呵---”杜伏威一副幸災樂禍的樣子戲謔的說道著,順便也把一直在一旁看戲的自以為多計的徐茂公嘲笑了一番。
“哼!王公就不該招此寮到此。杜伏威雖然佔據江淮琅琊勢大,但仍屬流匪一脈,晉王楊廣兵到時,自有山林可鑽,我等則不然,王公何必問他?”濟南唐龍起身怒斥著杜伏威,同時看向與杜伏威臨近坐著的楊玄感和徐茂公,顯然在他眼中這三人同屬一類,與在座諸王的身份懸殊。
“好了,杜公此言差矣!若是我等不聯手以對楊廣,遲早他也會進入江淮的,若那時杜公在設法時豈不晚矣?我等諸王都在一條船上,切莫再有坐山觀虎鬥的想法。”王世充也有些不悅的駁斥著杜伏威的想法。
“王公說的是,某在江湖日久,不會說官場上的體面話,幾句玩笑爾,諸位王爺莫怪,莫怪,某聽王公差遣就是了,呵呵!”
“王公,有我等幾處藩王的實力足以抵擋楊廣南下,我等願聽王公將令。”沈法興平時與王世充私交甚瀆,起身提議道。
“我濟南府也願聽聽王公的想法,若是可行,憑洛陽王和我濟南唐家的關係,也願配合王公行事的。”唐龍也附和著說道,但也留有餘地。
在座除了楊玄感和徐茂公兩方未發言外,其他人都認同了王世充這個臨時盟主的身份。
這讓王世充心中有些得意,便順勢說道:“諸位王兄,本王認為既要聯合對抗楊廣,還需場面上有個說法才行。不如就在此請諸王爺與某聯名上書朝廷,講明我等想法,否決晉王開新渠的決議。若是朝廷不從我等,那時我等便一發反了,集我等諸王的實力對抗楊廣那廝,諸位意下如何?”
王世充把心中想法合盤托出後,只聽下面諸王頓時議論紛紛,有頻頻點頭者,也有面色猶豫者。楊玄感聽了只是一個勁的冷笑不已,徐茂公和魏徵則聽了後相視而笑。只有杜伏威一臉平靜,似乎王世充的說法完全與自己無關一樣。
“王公,既如此甚好,我等願聯名上書皇上,言明我等諸王反對開渠一事。”
“對!本王願署名。”
“我亳州無需什麼通濟渠過境,本王與王公一同上書就是了。”
很快,在座眾藩王便就聯名上書一事達成了共識,一時間群情激昂,發狠賭咒著。徐茂公只在座位最尾處不斷搖著羽扇,摸著鬍鬚笑著,並不發言。
“好!既如此那就由本王牽頭書寫奏本,各位王兄署名後發往京城。嗯---,江淮山陽公、滑州楚王和魯郡任城王本次就不參與聯名了,若到舉事之時,在通知你等領兵到此會盟如何?”王世充皮笑肉不笑的對杜伏威、楊玄感和徐茂公等人說著。
杜伏威聽了也僅是一撇嘴,一副無所謂之狀。徐茂公還是笑著搖扇不語。只有楊玄感聽罷起身拱手應道:“小侄願聽從世伯安排,並無異議。”
“好,請諸王兄在此品茶,本王去去就回。”說罷,王世充就要起身離席。
“王公且慢!貧道有一言說與諸王爺。”突然,悶不作聲的徐茂公站起身大聲叫道,包括王世充在內的所有人都被徐茂公的這一嗓子驚得呆了。
“徐道長還有何話說?但講無妨。”王世充這時只得重新坐下,擺手示意其他人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