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肅。
一直以來,ibm都是硬體軟體一把抓,為使用者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其中的巔峰之作,自然當屬大型機系統system/360了,不論何種機型,軟體介面上都能做到一致性,因此其對軟體的重要性最有體會。
唐?埃斯特利奇隱隱地有一種感覺,現在唐煥就是在套用ibm的模式,在建立了自有的硬體平臺後,不斷透過開拓軟體應用新領域,來帶動硬體的銷量。
並且,這個速度非常驚人,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ibm的新產品從立項到上市,要經過各種程式,少者要兩三年,如果耗上三五年,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可唐煥從研發出電子表格軟體cgrid並迅速崛起,到現在剛過兩個整年,不過是區區一個ibm產品週期而已;但卻在電子表格、文書處理、資料庫,以及現在的所謂桌面出版領域動作不斷。
龐大的ibm之所以能夠幾十年在業界裡一直屹立不倒,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保守的經營策略,自然不能和光著腳狂奔的唐煥去比較,可這種市場反應速度仍然令人堪憂。
大型機時代產品生命週期維持在十年左右很正常,而微型計算機的更新換代卻是你追我趕,從最早的個人電腦——mits的牛郎星問世的1975年。到現在才六個年頭。但產業已經開始進入唐煥所宣稱的個人電腦第三代的階段。明顯是動作慢了就搶不到飯吃。
這個一步落後,步步落後的局面,怎麼破?唐?埃斯特利奇不禁皺起了濃眉。
呼叫ibm的內部資源,當然有可能追上來,但即使自己坐上ibm的總裁,也未必能讓各個部門真心實意地通力合作起來,幾千美元的個人電腦,根本調動不起他們的積極性。
如此看來。那就只能從外面找打手了。
一想到這裡,唐?埃斯特利奇就開始頭痛。
為了讓作業系統dos順利問世,ibm可是沒少花費力氣調_教微軟,這些烏合之眾,根本沒有完整的軟體工程、質量控制概念,教得費勁,學得痛苦,到頭來還是為他人做嫁衣,實在讓人心有不甘啊。
唐?埃斯特利奇的連連搖頭,惹來了旁人的詫異眼神。
如此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產品。莫非你這麼快就看出了什麼問題不成?
唐?埃斯特利奇的眼光當然沒有犀利到逆天的地步,他有些犯嘀咕的是。臺上說的各種功能,小胳膊小腿的個人電腦,真能帶著它們跑起來?
如果這樣的話,不但是ibm的大型機業務受到了挑戰,dec的小型機業務也會感覺到壓力啊。
喬布斯和mac專案組的骨幹工程師們,毫不客氣地佔據了臺下最好的位置,因為他們一直對哲儒大型辦公軟體中所引入的諸如選單、字型、文字框之類的圖形使用者介面元素保持著高度關注,自然不肯任何瞭解技術細節的機會。
已經成為億萬富翁的喬布斯,現在絕對屬於年少多金的狀態,因此在各個方面都在追求極致的品味,具體表現在購物愛好上就是,小到剃鬚刀,中到音響,大到跑車,都要在工藝設計上仔細比較一番,並開始熱衷於日本的藝術,甚至還參加了相關的國際交流大會。
當唐煥介紹opentype的時候,喬布斯就為之精神一振,隨手在筆記本上亂畫了一番。
至於postscript,他還沒有意識到其真正的意義,只是隨口和身旁的比爾?阿特金森開了一句,“你猜唐吹噓的這臺列印速度如何快、功能如何強大的鐳射印表機,有多重?”
“至少也要60磅吧。”比爾?阿特金森神思不屬地回答了一句,他同樣不對postscript感冒,但卻被pagemaker的圖形化操作吸引住了,哲儒似乎在這個技術領域又取得了新進展。
“看起來這麼蠢,我估計有70磅重。”在工藝設計方面大有心得的喬布斯,以自己的審美標準,無情地嘲諷了哲儒的鐳射印表機。
不得不說,喬布斯雖未完全猜對,但也不遠矣,真正的重量是75磅,約為34公斤,在臺上單獨佔了一個桌子,算是當下技術水平侷限性的一個明顯表現。
比爾?阿特金森看著約翰?沃諾克操作pagemaker,匯入wordeasy文件,透過掃描器輸入影象,利用文字框調整位置、大小、字型等等屬性,並“所見即所得”地透過鐳射印表機輸出圖文並茂的副本後,和大部分人一樣,都不禁瞠目結舌。
顯然,這就是一個最簡單的桌面出版流程了,各個領域的人們,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