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答是,古代中國的遷都和古代日本的遷都並不是一個概念。在中國,明成祖把首都從南京搬到北京,只是帶走了朝臣和皇室,而南京依然是一座人煙稠密的大城市。但是在平安時代的日本,由於生產力低下、人口甚少、財富匱乏的緣故,每次遷都的時候都是恨不得挖地三尺,不僅要把幾乎整個城市的市民統統搬走,連宮殿的柱子、瓦片、房梁都要拆卸下來,設法運到新城裡重新搭起來。結果在現代考古的時候,日本人經常會發現,某座宮殿用的瓦片、石墩和柱子,比這座宮殿本身還要更古老幾百年……平安京用了奈良京的柱子,奈良京又用了難波京的瓦片,互相挪來挪去,當真是一副吝嗇鬼脾氣。
因此,在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之後,奈良這邊的市民都被遷到了京都,連宮殿和房子都被拆光了,只剩下一片廢墟,風吹雨打幾年就成了荒地——這種遷都更加近似於中國商朝的盤庚遷殷,屬於舉國搬遷,不是皇室搬個家就了事的。所以在平安時代,舊都奈良基本上就剩下幾座佛寺,類似於五臺山一樣的宗教聖地,但要說是繁華城市,就談不上了,連太宰府這樣的九州島通商港口都不如。(未完待續。)
第二十一章、《關於異世界的初步調查報告》(下)
第二十一章、《關於異世界的初步調查報告》(下)
整個法爾馬特大陸的南半部,大致上就是丘陵、平原和低矮山脈交錯分佈的地形,總的來說地形不高、降水適中、氣候溫和,較為容易進行農業開發。大陸南部的海岸線崎嶇曲折,港灣甚多,適宜發展海運和漁業。在這一地區,集中了整個大陸絕大部分的人口、耕地和城市,以及主要的已開發文明地域。
不過,這片法爾馬特大陸上最繁華的區域,大致被西北——東南走向、橫亙半個大陸的羅馬尼亞山脈,分成了東西兩個部分。雖然這道山脈的海拔不高,但地勢頗為險峻,想要翻越山脈並不容易,故而還是起到了一定的地理隔絕效果。山脈以東是大陸上最為廣大的一片平原地帶,也是帝國的核心腹地,帝都就位於這片平原的最西端。而山脈以西則地形較為破碎和崎嶇,散佈著較多獨立或半獨立的藩國,雖然距離帝都很近,但帝國對這一地區的控制力依然較弱。“門”所在的阿爾努斯山丘,就位於羅馬尼亞山脈的西麓。
在大陸更南方的幾座大型島嶼上,帝國已經遷移人口渡海南下,建立了一些殖民地,但是開發程度很低,實際控制力侷限於港口,人口更是寥寥無幾,大致可以類比為地球上大航海時代早期的美洲殖民地。
法爾馬特大陸的北半部則較為荒涼,絕大部分土地都處於未開發狀態,但依然零星分佈著不少城市、港口和智慧種族聚居地。不過這些文明據點大多被侷限於沿海,遠離海岸的內陸則是普遍人跡罕至。
其中,大陸西北部最顯著的地形,是一片狹長的沙漠,夾在內陸山脈和大陸北海岸的沿海溼潤丘陵之間,當地土著稱呼其為“西方沙漠”。根據我方穿越者之前的實地考察,這片沙漠從東到西的總長度超過兩千公里,南北之間的平均寬度卻只有一百到三百公里。在沙漠最狹窄的地方,據說從南到北只有二十多公里,徒步旅行只需一日時間即可橫跨沙漠。即使在沙漠較寬的地帶,也普遍散佈著不少可供補給水源和食物的綠洲。因此,如果僅僅是“西方沙漠”本身的話,並不足以妨礙旅客交通和貿易往來。
但是,由於沙漠南部緊貼著難以逾越的險峻山嶺,導致旅行者必須同時翻越高山和橫穿沙漠,才能抵達大陸的另一側,所以,這片並不算廣袤的沙漠,依然成為了大陸西部的南北分界線。
大陸的正北方是一片終年積雪的險峻山脈,當地人稱之為“冰雪山脈”,是整個法爾馬特大陸地勢最高的地方,也是大陸上眾多河流的發源地,分佈著大量的針葉林,還出產許多珍貴的藥草、礦藏和野獸毛皮。但由於氣候惡劣的緣故,“冰雪山脈”也是整個大陸上最荒涼的地區,大致相當於地球人眼中的阿拉斯加。
大陸的東北部,冰雪山脈的東側,是一片佔地廣袤的草原,其面積大致與蒙古草原相當,不過地勢低平,草原北端又直接靠海,因此遠比蒙古草原更加溫暖溼潤、水草豐美,氣候和環境更近似於未開發的波蘭平原。在這片草原上,曾經前後出現過多個強盛的遊牧民族,並且多次南下入侵和劫掠,對大陸南部的文明城邦和王國構成過巨大的威脅。由於最近一個稱霸這片草原的遊牧部族,乃是獸人之中的兔族,又被當地人稱為“獵頭兔”,因此這片草原也被稱為“獵頭兔草原”,就如同蒙古高原的地名由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