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懿旨之後,為了當時皖北正進行的會戰,山東各地官府不但任憑黃水漫流,還硬是狂徵了各府縣軍餉十餘萬輛解送到勝保的大營,以慰勞大軍。更有甚者,今年沒出正月,非但災民翹首期盼的救災款、救命糧沒有下來,朝廷還又下了嚴旨,山東務必再籌集餉銀二十萬兩,用以朝廷償付購買俄羅斯盟友軍械裝備的借款。
滿清政府在黃河改道前後的無為表現,使得這次黃河改道的危害更為雪上加霜,慘烈至極。決口當年,山東巡撫衙門就曾統計過,成災十分(即顆粒無收)的村莊有一千八百二十一個,災情九分者有一千三百八十八個,災情八分者有二千一百七十七個,災情七分者有一千零一個,災情六分者有七百七十四個,六分以下者根本無法統計。可見,災情在六分以上的村莊就達七千一百六十一個。這意味著什麼?要知道,當時的山東可是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如果每個村莊按二百戶人家、每戶五口之家統計,山東受災六分以上的重災區難民就逾700萬人。
不難想象,當時的情景會是怎樣,無盡的黃水源源不絕而來,前漲未消,續漲又驟至,一個個村落被衝,瞬間變成澤國,極目所至均是浩淼無涯。數不清的災民們散處山麓高原,搭蓋起一個個風雨飄搖的小窩棚,暫作棲止。即便就是濟南、武定兩大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