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家地注視中,許光漢不得不站起身,敬個禮,以示謝意。
這一戰打得相當漂亮,步兵騎兵炮兵的配合相當不錯,著實打出了南宋的軍威,讓人揚眉吐氣,眾將都是高興得很,再給李雋這麼一通讚揚,無異於錦上添花,人人都是洋溢著喜氣,要不是在開戰役總結大會,李雋也在場的話,估計他們會放聲高歌了。
“但是,各位不要以為我們就是完美無缺的,不要以為我們沒有缺點了,不要以為我們就無敵了,不要以為我們是第一。 ”李雋的話鋒一轉,開始總結宋軍的不足,道:“我們要認真總結這次戰鬥的經驗得失,以便更快地提高自己,把大宋朝地軍隊打造成一支真正意義上的鐵軍!
“我認為我們在以下幾個方面還極需提高:一是步兵騎兵和炮兵的協調還極待改善,在通訊聯絡、目標指示方面都有問題,炮兵要是不能得到準確的方位,就會造成誤炸,其後果是相當嚴重。 ”
對於這點,不要說在宋代這個落後了幾百年的時代,就是在現代戰爭中往往由於目標不明確導致的誤炸也是層出不窮。 就是以精準打擊自詡地老美,在海灣戰爭就有不少誤炸的例子。 在老美歷次進行的戰爭中誤炸的事一直不斷,不知道老美有沒有象李雋這樣認真總結?
在切斷南營與郭侃中軍大營聯絡之後,郭侃曾動用重兵實施攻擊,想打通一條通道,宋軍頑強抗擊,最終以失敗告終。 但是,由於通訊手段的落後,宋軍也出現過在急需火炮支援的時候不能得到及時支援的困境。
李雋的意思是要在步兵、騎兵和炮兵之間形成更好的默契,有了更好的默契,仗就打得更好了。
朱瑞祥,黃漢,解晉,高達,黃勝材一齊站起來,道:“皇上,臣有罪,請皇上責罰。 ”
李雋招手要他們坐下,道:“這也不能怪你們,這是我們第一次進行步兵騎兵炮兵地協同作戰,缺少經驗,存在問題不可避免。 ”
新兵訓練完成,為了提高軍隊地戰鬥力,李雋就曾舉行過規模很大的軍事演習,那也僅僅是演習而已。 和實戰沒得比。 對於一支軍隊來說,最好地演習場所就是實戰。 當然,實戰也是一支軍隊的最大考驗。
“第二,我軍已經面臨著變革,我們即將迎來步兵騎兵炮兵協同作戰的新時期,我們在技術方面已經走在了前面。 但是,我們在軍事理論。 特別是軍官的培養上才剛剛啟步,遠遠不能適應我們即將到來的戰爭需要。 在這場戰鬥中這個問題特別突出。 如何給炮兵指示目標,如何配合炮兵,如何抓住戰機把戰果最大化,這都是我們要正視的問題,可以說軍官們做得並不好,我對此很不滿意。
“這個問題不僅是在我們的軍官層面是如此,就是在座地諸位。 可能也面臨這樣的問題。 我要求你們記住:只有不斷地求新求變,緊緊抓住新思維,我們才能在這場戰爭中取得勝利。 ”李雋直面現實,一點也不迴避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也很正常。 火炮這種武器是因為李雋而“空降”到那個時代,這些古人連一點觀念都沒有,要他們一下子掌握住其中地訣竅,就有點強人所難了。 正所誤用問道於盲。 要宋軍完全消化吸收,還需要一個過程,換句話說就是需要時間,給他們時間,在李雋的推動下,肯定會取得成功。
這種情況有點類似漢武大帝時代的西漢軍事變革。 漢武大帝憑藉自己過人的軍事才幹,一手推動了西漢的軍事變革。 然而,他手下的那些將軍們卻不能掌握住新的指揮藝術,讓他非常苦惱,李廣就是其中地典型。
在漢武大帝推動之下,西漢已經組建起了大規模的騎兵部隊,已經具備了進攻的實力,軍事戰略已經由本土防禦轉變為境外進攻,而李廣卻沒有掌握住統帥騎兵部隊進行大規模、大迂迴、大縱深穿插的長途奔襲作戰的指揮藝術,還是他那套防禦戰術。 致使他沒有封侯。
對於李廣沒有封侯一事。 歷代多有人感嘆,不明事理者說他運氣不好。 其實是他的才幹不夠好,他不能帶領軍隊在廣漠的大草原上進行長途奔襲作戰才是他不能封侯的真正原因。 事實上,李廣守城確為一流,每次要他守住城池,吸引匈奴地注意力,他都幹得有聲有色,可圈可點,用現在的話來說他是防禦大師。 一旦要他帶兵進攻就不理想了,老是“失道”,也就是謎路之類,不能與主力會合。就是“漠北決戰”這樣的關鍵戰役,他都沒有趕到戰場,還好衛青把單于給打敗了,才沒有導致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