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熟悉了中國的客戶,那麼就會進行第一次注資,到時候即使卡馬特公司想要保住手中的股份,也沒有辦法可想,畢竟這次的六百萬美元幾乎就是卡馬特的大部分的家當了。
到那個時候,卡馬特公司唯一的選擇,就是把自己手中的股份買個迪爾公司。那樣一來,卡馬特不僅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反而在迪爾公司沒有站穩腳跟的時候被迪爾公司當成免費勞動力,可以說賠了夫人又折兵。除非卡馬特的管理層都是一群笨蛋,否則回去之後,絕對會因為慶豐機械的拒絕合作而分析慶豐機械拒絕的深層次原因。
雲非對於迪爾集團的考察團同樣有著不小的疑惑。
任何公司,在要同另外的公司進行合作的時候,絕對不會像迪爾公司這樣如此輕易地在第一次考察合作公司環境的時候,就要求籤訂意向合同。更何況,這份意向合同是考察團尚未對慶豐機械進行考察的時候就已經擬定好了,這就讓雲非有點想不通了。
即使慶豐機械的加工實力完全得到了迪爾公司的認同,也不可能在雙方還沒有溝通的時候就擬定合約,哪怕是他們跟卡馬特溝通之後也不行,至少這不符合慣例。
除非,迪爾公司根本就沒有在大陸建廠的打算。
既然迪爾公司沒有建廠的打算,那還考察什麼?還煞有介事地拿出合同幹什麼?難不成想要騙錢?這至於麼?慶豐機械並不出錢,出錢的,也就僅僅是卡馬特公司的600萬美元!作為世界第一大農業機械生產商的迪爾公司難道會在乎這麼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