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8部分

得熱鬧起來了,原來的衰敗之感也被一掃而空。

不過來的人是多,但一個歷史名將都沒有,最低的三等的都沒有,看來在湯聖賢洗清黃巾餘孽的身份前註定不會有謀士名將來投,有得必有失,既然湯聖賢因為這個身份匯聚了青州大半的黃巾勢力,那麼少了這些助力也不算什麼。

大部分寫三國的小說中的主線就是收歷史名將,收有名的謀士,湯聖賢沒有這樣的收集癖,他還是習慣把寶壓在自己身上,畢竟他沒這樣的人格魅力。

而且這些歷史名人也是看不起張角的,他們覺得張角就是反賊,既然意識形態不同,那麼根本不可能在一起。你說讓湯聖賢去收個趙雲在麾下,對方肯定只有拔劍這一個動作。

你們玩你們的,我自己玩我自己的,大家互相誰都別惹誰。

時間一晃已經到了九月中旬,眾州郡的義軍正在加緊對自己勢力範圍裡的黃巾殘餘勢力進行圍剿,而湯聖賢這支黃巾軍已經成了氣候,要想圍剿必須由朝廷牽頭組織新的討伐部隊才行,這是需要時間的,至少需要一到兩個月的準備時間,而且大軍跋涉還需要月餘,所以這也是張角十月就死了,但黃巾之亂一直延續到了192年,足足打了八年。

這是一場漫長的鬥爭,因為東漢末年發生的可不只有黃巾起義這麼一件事情。

熟讀三國的湯聖賢知道,再過一兩個月,到了184年的冬天,涼州之亂就要來了。不管朝廷有沒有東征青州的打算都要擱置了,那麼除了一些小騷擾,湯聖賢將迎來數年的快速發展期。穩定的環境正是他此時最需要的。

折騰了這麼久,太平天書的修習也可以正式開始了,修道無歲月,相信幾年之後湯聖賢將會在三國逐鹿的舞臺上大放光彩的。

在青州已經呆了一個多月,黃巾軍來投共有十二萬人,還有為數不少的人在觀望,因為黃巾軍的構成實在是太複雜了,有些是真正的貧農,有些卻是有錢的地主老財,他們響應黃巾軍也只是為了造反後的利益,誰曾想現在出了這麼大的變化,到底要不要加入湯聖賢的陣營他們還需要考量清楚。

這些湯聖賢並不管,他也不會因此看不起這些人,利益這東西才是最實際的。不過這最初的十二萬人馬還有他們帶來的二十多萬家屬倒是先可以用起來了。(未完待續。)

第三百八十一章祈雨

雖然有著黃巾軍的稱號,但這十二萬人僅僅只是拿起武器的農民,只是青壯年所佔的比例要比其他州縣高出一點,他們現在還只是無組織無紀律的閒散人員,要想變為日後真正的青州兵還需要不斷的訓練。

而且這支軍隊的忠誠度也是要訓練出來的。

十二萬人,湯聖賢僅僅抽取了三萬人出來,將自己原來的一萬人馬打亂了編制混合起來,他要讓老兵帶新兵,讓其戰鬥力快速提升上來。

這三萬人是湯聖賢本著寧缺毋濫的想法從這十二萬人中抽取最年輕,最強壯的精華,他們將成為湯聖賢決戰天下的底牌。

至於剩下的九萬人和他們的家屬足有三十萬人。對於這些人,湯聖賢也有了安排,和歷史上的一樣,湯聖賢要屯田,山東大好的土地怎麼能因為天災而這樣浪費呢。

天不讓下雨,那麼我自己讓它下。

湯聖賢掌握的青州區域共有郡、國八,縣四十七。這些地方倒不是湯聖賢一個一個打下來的,只是當地朝廷勢力全都聞風而逃了,不過像這種生產不出糧食的郡縣怕是也沒多少人要吧!

將用於屯田的三十萬人從沿海往內陸一戶一戶的分配土地,直至臨淄被全部包圍,往外西湯聖賢準備練兵,這樣除非從海上來,否則便不會落入腹背受敵的困境。

東漢末年蝗災為患,旱災無情,而旱災是蝗災的先決條件,沒有氣候的異常變化,蝗災也不會發生,嚴重的蝗災往往和嚴重旱災相伴而生。中國古書上就有“旱極而蝗”的記載。那麼將源頭的問題解決了,蝗災也就容易解決了。

十月之際,正是華東地區冬小麥播種之際,而玉米還要等一千多年才會傳入中國,湯聖賢雖然不介意讓玉米提前出現,但現在並不是種植玉米的最佳時刻,十月,玉米都該收割了。

每家每戶都收到了都護將軍發下來的麥種,他們也在住處附近分到了土地,甚至農具都已經準備好了。但這土地都已經龜裂,這天氣還是異常悶熱,絲毫沒有下雨的痕跡,大旱已經持續數年了,不然他們也不會被逼的造反。但現在這是怎麼回事呢?

訊息傳下來了,都護將軍將在臨淄十里郊外,開壇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