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日系車,多少年下來,也是積攢了相當多的人脈和口碑的。
而李逸帆的晨華汽車,因為起步的時間晚。而且還想要挑戰大眾和日本車在國內的市場地位,那麼他就必須要在技術上做文章。
就算技術上,不能超過對手。那麼最起碼也要做到能夠和對方看齊。
所以他對技術的要求,可以說是極度瘋狂。甚至是痴迷的水準。
動力研發部的工程師們,對老闆的這樣的態度。表示非常不理解,雖然表面上是嘻嘻哈哈的答應了老闆的要求。
但是卻並沒有太重視,李逸帆不是傻瓜,當然也看出來了這幫傢伙的態度。
於是他決定,給這幫傢伙一點刺激,這天他就找了個功夫,然後花了一張草圖,這是一款機械增壓器的草圖。
如果要是有人和李逸帆一樣是從十年之後穿越過來的話,看到他滑的這幅草圖,那麼肯定會破口大罵這傢伙的無恥。
因為他畫的這款草圖,正是十幾年之後,在高階豪華車型上大面積被使用,並且大名鼎鼎的伊頓第六代雙渦旋的機械增壓器。
在場的這些都專研了多年發動機研發領域的專業人才,所以什麼東西是好是壞,他們幾乎一眼就能看出來。
機械增壓器這種東西,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誕生了,它的工作性質和渦輪是一樣的,都是透過外界的一個外掛,轉動然後加速空氣流通,讓發動機的氣缸內一次能夠進入足夠多的空氣,從而讓汽油在氣缸內得到更加充分的燃燒,從而讓發動機爆發出更加強大的動力。
只不過渦輪增壓器是透過發動機排除的尾氣來帶動轉子,然後轉子帶動另外一邊的扇葉,加大空氣的流通。
而機械增壓器,則是在發動機的一側加上一個外掛,在發動機轉動的同時,透過皮帶來帶動這個外掛的轉子,從而達到加快空氣流通的目的,讓更多的空氣湧入到氣缸內部。
但是和渦輪增壓器比起來,這種東西有很明顯的優點,那就是它沒有渦輪遲滯效應,在發動機工作的同時,他也會開始工作,所以在汽車起步的初期這種外掛的作用非常明顯。
但是它也一樣有兩個非常明顯的缺點,一個就是他自身消耗發動機的功率,所以會比較耗油,另外一個就是這種外掛,當發動機達到一定轉數的時候,他的效用就不會特別的明顯了。
畢竟一來這種外掛的自身重量比渦輪增壓器要重,而且體積也大,所以他所能夠產生的額外功效,在達到一定轉數之後,就會和他所產生的消耗所抵消。
所以這玩意在誕生之後,沒多久就已經不再流行了。
後來還曾經在大卡車上應用過一段時間,但是也一直沒能成為主流。
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就更加的走向了沒落,出了喜歡玩直線加速競賽的美國佬,還在堅持搞這種玩意,基本已經沒什麼人會開發這種東西了。
大眾最近炒的火熱的tsi的理念,就是在一臺發動機上,即裝上一個機械增壓器,然後再裝上一個渦輪增壓器。
這樣一來,有了機械增壓器的介入,就可以很明顯的減少渦輪增壓器的渦輪遲滯效應。
而他們用的也是來之於美國的伊頓的第四代機械增壓器。
而李逸帆現在畫出來的可是十幾年之後,讓伊頓打了個翻身仗的第六代產品,這一款機械增壓器,後來可是被用在了很多高階車型上面。
比如奧迪的3。6升的發動機,還有克萊斯勒的高階機,福特的野馬等等,名噪一時的車型,都用了這款增壓器。
這款增壓器最大的特點,就是改變了現在的機械增壓器固定的單渦旋的機構,從原來的一個轉子,變成了兩個轉子,這樣一來就大大的提升了機械增壓的效率。
而這樣的轉子所能夠產生的壓力,更是能夠高達高達10個bar左右,這樣的壓力值,已經足夠滿足任何發動機對空氣壓縮機的要求了。
雖然和渦輪增壓器那動輒數十bar的壓力值沒法比,但是能夠達到這樣的數值,已經足夠了。
而且有了這樣的數值,就完全可以免除渦輪遲滯效應的煩惱,而且還可以從頭到尾都滿足汽車對大進氣量的需求。
這絕對是一款值得稱道的神器,這也是後來這樣一個東西,為什麼會被裝在那麼多的豪華高階車型上的主要原因。
而那些原本對李逸帆還是頗為有些不服氣的工程師,在看了他畫的這個草圖之後,聰明一點的想明白了裡面的訣竅的也就服氣了,就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