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部分

冤》(也叫《竇娥冤》),就是他的傑出的代表作品。

《竇娥冤》的主要人物是楚州地方一個貧苦女子竇娥。竇娥從小死了母親,她父親竇天章還不起債,又因為上京趕考,缺少盤費,把她賣給孤苦的蔡婆婆家做童養媳。到蔡家沒兩年,丈夫就害病死了,只剩了竇娥和她婆婆兩人相依為命地過日子。

楚州有個流氓叫張驢兒,欺負蔡家婆媳無依無靠,跟他父親張老兒一起,賴在蔡家,逼迫蔡婆婆嫁給張老兒。蔡婆婆軟弱怕事,勉強答應了。張驢兒又脅迫竇娥跟他成親,竇娥堅決拒絕,還把張驢兒痛罵了一頓。

張驢兒懷恨在心。過幾天,蔡婆婆害病,要竇娥做羊肚湯給她吃。張驢兒偷偷地在湯裡下了毒藥,想先毒死蔡婆婆,再逼竇娥成親。竇娥把羊肚湯端給蔡婆婆喝。蔡婆婆接過碗,忽然要嘔吐,不想喝,讓給張老兒喝了。張老兒中了毒,在地上翻滾了幾下,就嚥了氣。

張驢兒毒死了自己父親,把殺人的罪名,栽到竇娥身上,告到楚州衙門。

楚州知府桃杌(音wù)是個貪贓枉法的貪官,背地裡被張驢兒用錢買通了,把竇娥抓到公堂訊問,逼她招認是她下的毒。竇娥受盡了百般拷打,痛得死去活來,還是不肯承認。

桃杌知道竇娥待她婆婆很孝順,就當著竇娥的面要拷打蔡婆婆。竇娥想到婆婆年紀老,受不起這個酷刑,只好含冤招了供。

貪官桃杌把竇娥屈打成招,定了死罪,把她押到刑場去處死。竇娥眼看沒有申冤的地方,她滿腔悲憤地咒罵天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為天!”在臨刑的時候,她又向天發出三樁誓願:一要刀過頭落,一腔熱血全濺在白練上;二要天降大雪,遮蓋她的屍體;三要讓楚州大旱三年。竇娥的誓願居然感動了天地。那時候,正是六月大伏天氣,竇娥被殺之後,一霎時天昏地暗,大雪紛飛;接下來,楚州地方大旱了三年。後來,竇娥的父親竇天章在京城做官,竇娥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殺人兇手張驢兒被處死刑,貪官桃杌也得到應有的懲罰。

這個戲劇所寫的未必是真人真事,六月飛雪,更是一種神話式的想象。但是它反映了在封建統治下,無數含冤受苦的百姓申冤報仇的強烈願望。所以,千百年來,這出戏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讚賞,關漢卿也成為人民稱頌的戲劇家。

一隻眼的石人

元朝從成宗以後,又傳了九個皇帝,皇室內部鬥爭十分激烈,政治也越來越腐敗,人民災難深重。最後一個皇帝元順帝(又叫元惠宗)妥懽帖睦爾即位後,荒淫殘暴,鬧得國庫空虛,物價飛漲,百姓忍受不下去,很多地方爆發了農民起義。

河北有個農民叫韓山童,他祖父是個教書先生,曾經利用傳教的形式,暗地組織農民反抗元朝,被官府發現,充軍到永年(今河北邯鄲東北)。韓山童長大以後,繼續組織白蓮會(一種秘密宗教組織),聚集了不少受苦受難的農民,燒香拜佛。韓山童對他們說:現在天下大亂,佛祖將要派彌勒佛下凡,拯救百姓。這個傳說很快就傳到河南和江淮一帶,百姓們都盼望著有那麼一天,彌勒佛真會下凡來。

正巧在這個時候,黃河在白茅堤決口,又碰上接連下了二十多天大雨,洪水氾濫,兩岸百姓遭受嚴重水災。有人向朝廷建議,把決口的地方堵住,另外在黃陵岡(今山東曹縣西南)開挖河道,疏通河水。公元1351年,元王朝徵發了汴梁(今河南開封)、大名等十三路民工十五萬和兵士兩萬人,到黃陵岡開河。

修河工程開始了。民工們在烈日暴雨下,被迫日日夜夜沒命地幹活,可是朝廷撥下來的開河經費,卻讓治河的官吏剋扣了去。修河的民工連飯也吃不飽,怨聲載道。

韓山童決定抓住這個機會,發動群眾。他先派幾百個會徒去做挑河民工,在工地上傳播一支民謠: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民工們不懂這歌謠是什麼意思,但是聽到裡面有“天下反”三個字,就覺得好日子快要到來了。開河開到了黃陵岡,有幾個民工挖呀挖呀,忽然挖出一座石人來。大家好奇地聚攏來一瞧,只見石人臉上正是一隻眼,不禁呆住了。這件新鮮事又很快地在十幾萬民工中傳開來,大家心裡都想,民謠說的真的應驗了,既然石人出來,天下造反的日子自然來到了。

不用說,這個石人是韓山童事先偷偷地埋在那裡的。

百姓被鼓動起來了。韓山童有個夥伴劉福通,對韓山童說,現在元朝壓迫百姓那麼厲害,百姓還想念著宋朝。如果打起恢復宋朝的旗幟,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