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是不斷的犯錯。
在戰爭中,雙方都在不斷的露出破綻,一次次在犯錯。而犯錯少的一方,能夠及時反應、快速改正的一方,往往是勝利者。
在汴梁交戰中,張所輕易的收納各路義軍,固然將“義士”收容到大軍中,可是也將一些渣滓引來進來。
一些矛盾潛伏其中,好似定時炸彈一般,平時還沒有什麼;可是在金軍攻擊猛烈,汴梁搖搖欲墜的時刻,炸彈引爆了,李義叛變了,使金軍輕而易舉進入汴梁。
李義不是第一個,即便是沒有李義叛變,也會有他人叛變,只是他人顧忌較多,遲下手一步而已。
宋朝的正規軍,早已盡全軍覆沒了,守衛汴梁的主體是從各地湧來的義軍。
而義軍,多是來自地方的土匪,潰兵、廂軍、士紳武裝等,成分太複雜了。能將如此複雜的人群整合為一體,本身就不容易,而要將他們戰鬥力提升到精銳的程度,更是難上加難。勉強的守城還可以,若是面對面的激戰,絕對是輸得料。
因而,在金軍入城的那一刻,汴梁守軍瞬間潰敗了,成了潰軍,抵抗的依舊存在,只是數量很少。
這些都是宋軍致命的破綻,兩個破綻集合起來,足以形成全軍覆沒之勢。
所幸的是宋軍在犯錯誤,金軍也在犯錯誤。
連續激戰了三年,尤其是大肆洗劫之後,金軍都被“糖衣炮彈”打中,被酒色迷失了,又久攻不克,曠師于堅城之下,致使師老兵疲,暮氣已生,戰鬥力銳減的厲害。除了極少數人意識到之外,多數人還沉迷在金軍舉世無敵的幻夢中。
此刻的汴梁。已經沒有財貨可以掠奪,只有一群不要命的漢人拼死抵抗著。
在傷亡較大,獲利又不高的情形之下,金軍的進攻積極性不太高了。
再加上金兀朮等人太過樂觀了,進城之後,沒有集中兵力,穩紮穩打,而是分兵而行,冒然前進。
這三個致命缺點,使金軍本來應該打一場漂亮的殲滅戰。結果是變成了泥潭戰。
不過在犯了錯誤之後。雙方的將領都開始及時的補救。採取相應的針對性措施。
敵情瞬息萬變,很多情況下將領的指揮是滯後的,應用之妙存忽於一心,很多時刻一線將領的應變。主導著戰場的走勢。
…………
戰鬥中,金軍依託著城牆,不斷的消滅著城牆上的宋兵,漸漸的外城被金軍攻克了;而宋兵則是龜縮在內城,以及內城外面廣大的坊市之間。
佔據了外城之後,金軍不斷的向內城、坊市民居進攻,好似海浪一般的不斷推進,不斷進的壓縮著宋軍的活動空間,試圖將宋軍盡數消滅;
而宋軍則是依託著內城。利用熟悉的地形,將坊市民居當作一個個堡壘,不斷的向外突擊著,不追求氣勢宏大的突圍,而是小股部隊出動。東一榔頭,西一棒槌,零敲碎打的進攻,每次也只是滅殺上十幾個,甚至是幾個金軍,就心滿意足,退了回去。
而隨著交戰,戰局漸漸變成了神鵰俠侶中,神鵰與蟒蛇的對決。
金軍好似一條蟒蛇,纏繞住獵物,盡情的絞殺著,要活生生勒死獵物;而宋軍好似被蟒蛇纏繞的神鵰一般,儘管受困,處於絕境,可還是不斷的擴張著翅膀,啄著蛇頭。
戰鬥再度變成了膠著化。
金軍佔據著地利優勢,只是人數太少了,八萬人分散在外城,人數太稀拉了,若是宋軍抓住某一點猛攻,很容易被突破;而宋軍處在不利的局面,但是勝在穩定,可以藉助居民區打巷戰,金軍的優勢根本施展不開。
戰鬥到了現在,雙方都是陷了進去,想要脫身,已經不可能了,只有硬撐著。
就這樣,時間不知不覺,到了第二天。
第三天,還在僵持著,還在戰鬥著。
打著打著,雙方漸漸的有了感覺,金軍白天攻擊,宋軍則是夜襲,你來我往,偷襲、暗殺不斷。戰鬥到了現在,已經脫離了原本的大軍會戰,雙方共計幾十萬人,坊市區、居民區等,小股小股的獵殺著。
金軍好似回到了白山黑水,在叢林間不斷的埋設陷阱,或是出動誘餌,引動上當獵殺,或是弓箭精確射殺,不斷的獵殺著獵物;而宋軍也將伏擊戰術發揮到了極致,一個個民居都是變為了一個個陷阱,一個個死亡堡壘,不斷的狙殺著金軍士兵。
戰鬥還在緩慢的進展著。
第四天了,宋軍傷亡不少,而金軍傷亡也不小,只是宋軍沒有突破金軍的外圍城牆,金軍也沒有攻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