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之間,張浚不知如何抉擇。
趙樸也不催促,只是道:“卿家暫且下去,三天後給朕一個準話!”
張浚起身離去了。
“陛下,張浚犯下如此大敗,為何還如此縱容?”這時,王舞月不滿的說著。
三個選擇,不論是哪一個選擇,都是有益無害。
從本質上,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懲罰。
趙樸幽幽道:“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張浚還是有才能的,只是不善於治軍打仗而已。其實也是我的過錯,文人本身不善於打仗,可是還是派他們上戰場拼殺!”
不論是,李綱、趙鼎、張浚等,都是文人,治理朝政,寫詩作畫還可以,可是論及行軍打仗,真是節操碎了一地。
他們本來不該上戰場的,只可惜沒有武將,只好讓這些文人上前湊數。
雖然有些搞笑,有些無奈,可也只能是如此。
這也讓趙樸,對這些文人戰敗,較多的寬容。當然寬容是有代價的,那就是一生都不在帶軍,或是徹底轉到了文職,或是中樞一些無關軍職,而再也難以擔任地方軍職。
…………
幾天之後,張浚選擇了第三條路。
看著張浚的選擇,趙樸悠悠嘆了一口氣!
也不知道,是做對來,還是做錯了!
張浚本身就是倔強之輩,雖然是文人,可是骨子裡卻是有股不服輸的精神,有種拼搏精神。
這個時代的文人,在國難當頭的時刻,有的讀書人跳河自殺的;有的躲入深山,出家為僧;有的乾脆從賊,做了金軍的官。而敢於臨危受命,上戰場衝殺,與金軍拼命的。太少太少了。
可以指責張浚,統率兵馬不行;但是張浚卻超越了許多文人,凌駕於許多文人之上。
第一條路,第二條路。是穩健之路,不會出了太大岔子。可是第三條路,卻是有著不測危險,前途難測,可是張浚還是選擇了這一條路。
從哪裡摔倒,就從哪裡站起!
這一刻,張浚選擇了曲折,但是有骨氣的路!
“希望,你不在一個坑裡,在摔倒!”趙樸心中默默道。
一道聖旨下去。張浚免職去了所有職務,淪為了武備學堂一名普通學員。
而隨著,張浚進入武備學堂,整個杭州城,譁然一片。議論紛紛,各種各樣的言論都有。而一些大臣,也是不斷揣摩著皇上的意圖。
只是在一段時間的一輪之後,很快的平息了下來。
畢竟,官場起伏,這是常有的事情,沒有誰是不老松。皇上也不允許不老松存在。
有人升官,有人貶職,世間多是如此!
對於張浚的處理,只是諸多事情中,微不足道的一件事情。
北伐之戰,就這樣結束了。而後續工作。還有很多要做。
將士們的撫卹,一些有功將士的賞賜,還有一些將領的懲罰,還有戰功的稽核等等,這些都是極為重要的事情。根本容不得一絲疏忽。
這次北伐,從整體上是勝利了。
可是,暴露出來的問題,依舊不少。
比如,火藥武器使用上,很好的打擊了金軍,可是金軍一些部隊也開始裝備火藥武器,給宋軍造成了巨大損失。
畢竟金軍不是傻子,只要仔細揣摩,也會發覺火藥武器一些好處,在作戰中也使用了。
所幸的是,金軍的火藥武器數量少,質量不穩定,帶來的威脅也較少。
這讓趙樸微微鬆了一口氣。
果然,有些東西,僅僅模仿是不成功的。
宋軍可以投入大量的金錢,大量的資源,開發研究火藥武器,因為宋朝有錢;可是金軍卻是差了很多,財政一直處在赤字狀態,對火藥研究投入不足,一直以模仿為主。
而在金軍一些高層也認為,火藥武器很雞肋,守城還可以,可是野戰卻有太多的不足。與其將大量金錢花在華而不實的火藥武器,不如花在騎兵建設上。
這股思潮,也再度限制了金軍火藥武器研發。
這讓趙樸不得不嘆息,民族的惰性真是可怕!!
比如:在東路軍征戰山東時,由於騎兵素質差,根本不是金軍騎兵的對手,差些被包了餃子,若不是步兵及時救援,金軍退去,可能宋軍騎兵都拼光了。
此時的宋軍騎兵根本不是金軍騎兵的對手,不論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是遠遠不如。此時的宋軍騎兵,有些步騎兵的味道,騎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