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布鞋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要走千里的路,自然是要穿了鞋的。
我幫母親整理家務,母親說:“年紀大了,整理一下舊東西,心裡也會清淨。”
母親把那些陳年收藏全部從木箱裡清空,當然不是古董文物,是母親常年積累的衣物之類壓箱底的東西。這些東西不常用,母親卻當寶貝般收藏,它們沉睡了這麼多年,該出來見見陽光了。
拿起一個藍花包裹,系的方方正正,卻不感到重,用手摸摸有軟也有硬,我猜不出是什麼東西,順手解開來看,怎麼也沒想到會有這麼多雙布鞋?母親回頭看看:“哦,差點忘了,還有這麼多布鞋呢。”
我順手拿起一隻,白底黑麵,潔白的鞋底一塵不染,用手伸進去,顯然有些緊,伸進一隻腳再試,只穿進去一半,母親笑了:“你的腳長大了,是穿不進去的。”我和母親相視一笑,才發現鞋是小了許多,翻遍所有布鞋,沒一隻能穿上的。我明白了這是小時侯母親做給我穿的布鞋,它們在這裡已經沉睡了好多年。
小時侯,農村孩子穿鞋是白布底,黑麵,當然還有紅面,紅面布鞋是做給女孩子穿的。手工做的布鞋穿起來總是舒軟合腳,夏天怕天熱,做單面;冬天怕受凍,做棉面,鞋底是可以互換的。印象中做鞋的工作總是沒完沒了,衲鞋底更是辛苦的勞作。
那時侯,母親要做鞋了,首先要做鞋底。
母親會找了廢棄的布塊,在一塊木版上均勻塗上一層面漿,一塊一快將布塊理平鋪好粘上去,再將這些布塊的表面用麵漿均勻地塗抹,然後粘第二層,接下來是第三層,第四層,直到粘夠合格的層數。各層中間是夾了麻的,夾麻的目的是為了增加鞋底的硬度。幾層之後,有了一定厚度,母親就拿到太陽底下曬乾,之後會用剪好的紙質的鞋樣放在上面,用剪刀照著鞋樣剪下來,這樣,就可以做為做鞋底的材料備用。
基本的材料備好,母親會拿有兩指寬的白布條將它們四周包上一圈,一針一針將四周縫好,不過,要先拿出兩個來,做為鞋底的最上層和最底層,這兩張是一定要用白布將麵包全的,然後排好順序,作為一隻鞋底的雛形,按照以上順序再做第二隻。
做鞋的工作經常是先衲完鞋底,再做鞋面。衲鞋底先用錐子鑽了針孔,再用大針引了粗線一針一針地上下穿引。如果是白天,母親會有機會和街坊的大嬸們邊聊天邊衲鞋底。一根銀針穿過,母親用手用力往上引,線與鞋底的摩擦聲就悠揚不絕於耳。把對面的線全部引過來,母親會把線纏在右手上用力扯,直到線把它們壓得很緊,這樣,第一針的工作才算完成,爾後,直到把整個鞋底用針穿的密密麻麻,用針實在是穿不過去了,整個鞋底的工作才算完成。
有時侯,母親為了趕製一雙鞋,也會在夜裡衲鞋底。母親夜裡發現自己醒來,會停下手中的針線,勸自己快睡,天亮了還要上學呢。
一雙鞋底衲完,鞋面的工作就相對輕鬆,但是還是要講究了技巧的。
鞋面的四周要完全吻合於鞋底的四周,同時,用針從鞋面的底面穿上來,一直穿過鞋面四周的邊緣,將鞋面牢牢地用線固定在鞋底上,直到上完完整的一週,一隻布鞋的工作才算完工,另一隻依舊如此,兩隻都上完,一雙布鞋的工作才算正式完工。
一雙鞋做完,母親會讓自己先穿上試一下是否合腳。鞋穿在腳上,母親總會微笑了低著頭看了又看,用手指按按前面的腳趾是否踩到頭,以判斷是大或是小;用手指捏了後面,看腳跟是否踩到了最底處。
剛做完的鞋總是有些緊,第一次要完全穿上是不太容易的,如果自己有困難,母親會把腳放在懷裡,用手把腳往鞋裡送,直到全部穿上,然後換另一隻腳。好了,兩隻腳完全穿上新鞋,母親會讓我站起來踩一踩,來回走上幾步,這樣會越穿越合腳,看到自己穿好了落地有聲的新鞋,母親會心地一笑,擦擦頭上的汗,一雙新布鞋大功告成。
穿上新布鞋的感覺像是母親用雙手抱著自己的腳,一股暖流自然湧上心頭。
脫下新布鞋,仔細端詳,鞋底一針一針排列整齊而結實嚴密,那是母親的心血之作,做布鞋總是累手,累眼,更累心。
要穿新布鞋走路了,母親總會提醒自己:“走路小心點,千萬別摔著。”
做鞋的工作總是費時間,有時侯家務忙起來,母親便沒了更多時間去衲鞋底,於是我總懷疑母親只是做了一雙布鞋,就問母親:“我要把鞋穿壞了怎麼辦?”母親笑了:“走路是很辛苦的,你眼裡只有這一雙麼?”母親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