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分庭抗禮之勢。
再然後,和共皇帝設立內朝,以讀過書的內監們為皇帝秘書,替皇帝處理一般政務。
從而獲得了極大的權力,能夠制衡外朝。
十多年後,朝廷格局為之一變,又文官獨大,變成了內朝,外朝,軍方三者平衡的局面。
而這一切,卻都是在殷勝之的幕後操縱之下所完成!
原本太子卻沒有確立,一下儘管沒有出什麼太大的亂子,但是有此蹉跌,想來這次事件就應該是大典王朝的分水嶺,開始盛極而衰才是……
但是隨著蒼龍壁之中的氣運不斷注入此時的天柱圖之中。
得了海量的額外氣運所注,大典王朝依舊強盛。
於是,在大量的額外的氣運的護持之下,原本應該久拖不決,耗費大典大量力量內鬥的新帝之爭,以很短的時間就決出了勝負。
新的大典天子登基,朝政開始重新趨於平穩。
而這方空間的靈氣似乎也增加了不少,讓中土修行界卻也變得越發的強大起來。
“我就看看,這麼做來,能夠給大典王朝續命多少年!”
殷勝之喃喃自語。
不只是如此,他還想看看中土王朝到底能不能打破這個怪圈。
。。。。。。。。。。。。。。。。。
大齊遠征軍出征西洋諸國,一路勢如破竹,摧枯拉朽,掃蕩各地平等之符暴亂。
正在凱歌高奏的時候,誰也沒有料到忽然之間,北方的突發人進逼大齊國境,和大齊邊軍起了衝突。
禿髮人深入大齊國境,沿途燒殺搶掠,造成數百大齊百姓傷亡。
訊息傳出,舉國震動,朝廷驚恐,立刻對遠征大軍釋出了回國的命令。
殷勝之此時已經在對平等之符追亡逐北,殺入普孟國境內,眼看著就要畢其功於一役。
然而,朝廷命令大軍回師的命令一傳來,殷勝之只能停兵不進。
得到訊息,早在焦頭爛額的白象國總督派人前來對殷勝之說項,請求殷勝之無論如何也要幫忙平定白象國的叛亂。
第四十七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
那使者威脅利誘,什麼辦法都對殷勝之用上了。
甚至直接說出,殷勝之如果不能幫忙他們平定白象國的話,那麼將東甘國交還大齊的事情就不算數。
殷勝之卻是表示無可奈何,畢竟平叛大軍並不全都是殷勝之的屬下,而是四鎮精兵組成的。
現在朝廷一旦下令,其他三鎮兵馬自己可是控制不住的。
而如果只剩下了自己的西南兵馬,不過兩三萬之數,敵眾我寡,是沒有可能打贏的。
阿爾弗雷德王國無可奈何,一邊繼續對殷勝之威脅利誘,一邊卻是向大齊朝廷施壓。
然而大齊朝廷方面卻說禿髮人和大齊死敵,背後又有伊凡沙基人撐腰。
如今禿髮人入侵,舉國震恐,只能調遠征軍回國防禦了。
除非阿爾弗雷德王國能夠保證伊凡沙基人不讓禿髮人退兵回去,並且保證不再打大齊的主意。
這一層層的關係雖然麻煩,但是卻是理所當然的正當請求。
不可能自己國家受到威脅的時候,還要出兵幫你國打仗吧?
所以,阿爾弗雷德王國又只好和伊凡沙基進行談判。
可惜,伊凡沙基又有一個外號,叫做蠻不講理。
此國之人素來蠻橫貪婪,對於大齊之地早已經存心已久。
以前不過只是阿爾弗雷德王國的均勢政策,壓制住伊凡沙基,不讓其四處吞併國土,免得坐大難制。
如今,阿爾弗雷德王國自顧不暇,沒有實力壓制伊凡沙基了。
此次阿爾弗雷德王國急切之下找伊凡沙基談判,正是暴露了其虛弱。
原本大齊和禿髮人的邊境衝突,其實是大齊一方自己挑起的,故意製造邊境緊張局勢,好為遠征軍的調回尋找藉口。
而現在,伊凡沙基見識到阿爾弗雷德王國的虛弱之後,卻是當真生出了心思來。
阿爾弗雷德王國的談判不僅沒有成功,反而刺激的伊凡沙基進一步行動,加強了對於禿髮人的幫助,進一步的殺入到大齊國土之中。
事情傳到朝廷中樞,張秋臣頓時焦頭爛額,絕對沒有想到原本這種絕佳的計策居然碰到了伊凡沙基這樣蠻橫國家。
一時間,反而把局勢弄的越發緊張糟糕。
沒奈何,中樞只好行文給北地和中州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