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部分

造就了一個新興的中產階層。1843年,開埠時的上海城市人口僅20多萬,1910年已為1289353人,1930年為3144805人,1947年為4494390人,1949年初達到5455007人。鄒依仁:《舊上海人口變遷的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第90~91頁,表1“上海歷年人口統計(1852~1950年)”。短短一百年,上海從一個普通縣城一躍為全國第一大都市,移民構成了上海社會的主體。據估算,公共租界上海籍與非上海籍人口的比重1900年為19%:81%,1910年和1930年分別為18%:82%、22%:78%。華界統計的上海籍與非上海籍人口比重有所增加,1930年為26%:74%,即便如此,其比重仍然偏低。同前引書,第112頁,表19“舊上海公共租界上海籍人口與非上海籍人口(1885~1935年)”。表20“舊上海‘華界’上海籍人口與非上海籍人口(1929~1936年)”。從《1934~1936年上海市公安局戶政股檔案》統計資料中可以看到,所列之“農、工、商、黨、政、軍、交通、新聞記者、工程師、律師、會計師、醫師、士兵、警察、勞工、家庭服務、學徒、傭工、雜工、無業”等職業行當中,都有大量移民。忻平,同前引書,第57頁。移民的動因,既有外在的“推動——吸引”的作用,也有內在的“投資——利潤”、“期望收入”的衝動。移民型別包括求學、謀生、享樂、避難、經商、辦廠、學藝等種類,同上引書,第49頁。其中又可分為主動移民和被動移民兩種,主動移民更多的是希望到上海求學、換一種生活方式或是賺錢發財,青年學生、中外商人、買辦、投機者都屬於此類,樂正:《近代上海人生活心態(1860~1910)》,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72~173頁。作者同時指出:這種分類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分類,一個移民身上往往可能兼有兩種動機型別。 此外,各地新型知識分子也逐漸匯聚上海。上述人群在上海的定居、投資和就業構成了中產階層的主要來源及成分。

以社會流動為特徵的都市移民,尤其是主動移民是上海城市化、現代化程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