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是毒辣,針對常定軍的弱點設定陷阱,環環相扣,一步步的讓常定軍落入甕中。
楚河自問若是沒有發現山民,定然不會讓馬忠二十多萬大軍一直留在葫蘆谷,成為插在南華山的一枚釘子,但又難以強攻進去,只能實施封鎖戰略。
一旦山洪來襲,常定軍定傷亡慘重,大本營那邊陷入一片混亂,趙子龍和陳到來襲,加上諸葛亮或者諸葛臥龍,很可能將楚河擊殺在南華山中!
諸葛亮不愧是智冠三國,讓周瑜生出既生瑜何生亮千古感嘆的大能,一計若成,便可讓楚河多年心血毀於一旦,徹底剷除常定軍這心腹大患。
從而使得反蜀聯軍實力大減,最終輕易蕩平反蜀之勢,一統蜀國。
常定軍能逃過這一劫,不得不說是僥倖,又或者是有大氣運加身。
黃忠等從楚河口中得知蜀軍陰謀,也是出了一聲冷汗,後怕不已。
在常定軍大部撤退的問題上,諸將卻是出現了分歧。
黃忠等老將,皆是穩重為主,覺得應該快速撤回仙人嶺,只留下蠍尾翼虎空騎兵和軍中強者守在葫蘆谷外。
而姜維等則是新銳主將覺得暫時按兵不動,等龍且那邊準備好一切,開始運輸糧食物資的時候才同時撤走,免得被蜀軍發現端倪,提前實施陰謀。
兩種方案都有優劣之處。
如按黃忠等老將之意,常定軍大舉撤退,定然會立馬引起蜀軍的注意,一旦炸燬鐵筆嶺,大本營那邊的大量米糧物資怕就要毀於一旦。
如按照姜維等新銳將領之意,葫蘆谷這邊的常定軍,則要承擔相當大的風險,如果龍且那邊的動靜被趙雲等發現,也可能引起蜀軍的注意,提前發動陰謀。
楚河還是比較傾向姜維的看法,不過,如此需要更加準確的探清積水潭的情況。
一連串命令下去,大本營那邊,龍且和木象大軍出動,表面是追殺尋覓白軍的行蹤,實際上是轉移大軍,隔絕蜀軍對常定軍大本營的窺探,另外隨軍民壯則暗中做好物資運輸的準備。
楚河這邊,雖然沒有馬上轉移離去,不過兵馬也做好了隨時撤退的準備,好些兵馬乾脆以各種理由離開葫蘆谷,放出煙幕迷惑蜀軍。
剩下兩萬多兵馬,大半都是精通水性,只要卸掉戰甲,哪怕大水來襲,依仗強橫的身體素質,也有相當大的活命機會。
另外,楚河還暗中讓人快速編造巨大的藤筐,真的來不及撤退,兵將也能進入藤筐之內,在蠍尾翼虎空騎兵抓攬之下逃過洪水的襲擊。
以蠍尾翼虎的力量,一頭便可攜帶二十個常定軍離去,如今葫蘆谷外還有一千蠍尾翼虎空騎兵,必要時候,是可以將大半常定軍安然帶走的。
頒佈領命之後,楚河再三叮囑一切都要小心行事,絕不能讓蜀軍發現端倪,隨後換上了普通的鋼甲戰盔,作斥候打扮,收斂氣息,騎乘一頭普通的蠍尾翼虎朝著積水潭的方向而去。
估計諸葛亮也怕常定軍發現他的謀算,積水潭這邊沒有安排蜀軍看護,免得引來常定軍的注意,反正楚河很順利的到了積水潭,沒有發現任何蜀軍的行蹤。
這鐵筆嶺,足足有兩裡的寬度,高達五六百米,是一條天然的巨大河堤。
果然如那山民老人所言,鐵筆嶺土質疏鬆,山嶺上部,到處都是一人高的洞穴,楚河甚至親自進入了洞穴查探了一下,發現洞穴雖然不深,但錯綜複雜洞洞相連,不少洞穴裡面還藏著一頭頭銀鱗穿山甲,顯然鐵筆嶺已經成為了這些穿山妖獸的老巢。
正常情況下,銀鱗穿山甲不會導致鐵筆嶺倒塌,它們的洞穴位置都比較高,應該在原先積水潭的水位線之上。
如今的情況就不一樣了,積水潭水面暴漲百米,已經超過了穿山甲的洞穴高度,許多穿山甲洞穴滲出水來,甚至如同噴泉一樣噴湧而出,最終匯聚在雲帶河中,使得雲帶河的河水都洶湧了許多。
銀鱗穿山甲,大部分都是二品妖獸,也有不少三品四品甚至五品的銀鱗穿山甲,但這些妖獸,性子是相當平和,平時以各種小型生物、蟲豸和植物的果實、塊莖等為食。
居住在石硯峰的山民,以獵殺銀鱗穿山甲、捕捉雲帶河的烏骨魚為生。
山民沒有什麼事情,是不會登上鐵筆嶺的,畢竟山嶺之中,強大的妖獸不少,之所以發現積水潭水位暴漲,正因為他們突然見到最近極多銀鱗穿山甲出現,甚至包括好些三四品的傢伙。
山民感覺不妥,派人冒險登上鐵筆嶺,才發現積水潭水位暴漲,大量的河水從北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