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種身體器官,“它異常新鮮,不容易受傷。在硬度、韌性、力量和抵抗力等方面,心臟遠勝於其他器官”。萊昂納多·達·芬奇在文藝復興時期畫過一幅心臟的素描,同樣顯示出“心臟具有極大的密度,連火焰都難以使它受到傷害”。
心臟處於我們感情的最深處,我們明白,心臟是如此敏感,它記錄著各種苦痛、創傷、悸動,而且有著上千種複雜的感情——佛教中稱人有“六情”,那就是怒、妒、畏、懼、恥,以及最常見的悲傷。
偶爾,當我會診一名新病人時,我感覺自己像一名大學生閱讀小說一樣,似乎正在理解一個虛構的小說人物,而這個小說人物,從書本中栩栩如生地站在你面前。例如,我有一名性情憂鬱的病人讓娜,她好像是狄更斯小說《匹普》或《大衛·科波菲爾》中那些被遺棄的沒有關愛的男孩,只不過,她是女性而已。我甚至可以說,她便是從莎士比亞戲劇中走出的悲劇角色。她總是垂頭喪氣,慵懶無力,一張悲慼哀傷的臉,因此,聽到她的抱怨和哀嘆時,我毫不為奇:“天哪,上帝……這個世界毫無意義,對我來說,萬事萬物都如此乏味,蒼白平板,沒有價值。”
讓娜應該去當我們這個日益悲傷孤獨世界的代言人。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接近1800萬美國成年人,或者說美國18歲以上成年人中有9�5%的人患有抑鬱障礙。25%的美國家庭中是由一名獨居者組成的。50%以上的婚姻以失敗告終,因此影響到好幾百萬名兒童。
除去人口增長的因素之後,今天的西方國家中,患有單相抑鬱症,或者受到不明原因的抑鬱情緒困擾的人口比50年以前整整多出10倍。
讓娜來到我的辦公室時,她展現出了抑鬱症與心臟病兼有的綜合病徵。她75歲了,情緒低落,身體超重,對前途沒有任何信心,好像整個世界的擔子都壓在她身上。透過她那副厚厚的眼鏡,她的表情似乎悲傷到了極點。
她的血管過於纖細,嚴重缺乏鍛鍊,醫生告誡她不僅不能接受搭橋手術,而且,一旦冠心病發作,她就會沒命了。毫不奇怪,這一診斷結果讓她的情緒降到了最低谷。
在美國,我們對特立獨行的個性有一種奇異的偏好,我們推崇精神獨立,讚賞個人主義,反對依賴他人。以前,讓娜的生命重心在於她的工作、家庭或其他信念。可現在,根本沒有支撐她活下去的東西。她獨居家中,長時間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生活單調枯燥。她整天無所事事,也沒有什麼長時間保持聯絡的知心朋友。她沒有可以停靠的港灣,沒有安全的人際網路,生活中出現困難時,她必須一個人應付所有的重壓。
我花了很長時間與讓娜交談,但她似乎並不願意把自己真實的想法和盤托出。她總是在迴避我的視線,她說話的聲音慢吞吞的,我每次都差點忍不住把她的話打斷。
她沒有什麼問題問我,我只得自己發問。我問她是不是總是情緒沮喪低落時,她說:“是的。”
“這樣的情形持續多久了?”
“一直都是這樣。”她咕噥著,低著頭看著自己的腳。
“你沒采取什麼措施嗎?”
“沒有。”
我從未遇到過這樣讓人不快的交談者。但我仍然堅持了下去,希望她能把心門稍微開啟一條縫,讓我看到一點東西。
“你還有別的家人嗎,讓娜?”
“我在紐約還有個姐姐。她把我父親的遺產都騙光了,我根本不想和她說話。”
“你還能告訴我更多的事情嗎?”
她聳了聳肩說:“我是五個孩子裡最小的一個。家裡沒人在意我。讀書時的成績也不好。現在人們把我這種情形叫做‘學習障礙’。我之所以結婚,也是為了能搬出家裡,但我丈夫在結婚頭一年就開始變心了。”
“你沒有興趣和愛好嗎?”
“有時候,我在電腦上玩單人紙牌。”她猶豫地說,臉上泛出一陣紅暈。“我猜,你會說我肯定在家裡整天看購物頻道的電視。我的信用紀錄很壞;我把所有的信用卡都透支了。我想我都快死了,誰會在乎我呢?”
“你在購物頻道上都買些什麼?”我忍不住問她。
“衣服,還有珠寶。”
我打量了一下她平淡無奇的穿著,一件人造纖維的毛背心,一條又肥又大的褲子,心裡揣測著她的公寓裡到底堆著多少東西。
“有時候,”她喃喃地說,“我也會打扮得體面光鮮,但是,穿得那麼好,我也沒地方可去啊。”
她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