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部分

劉暹必須儘快越過青海,進軍到新疆去,他可不想被青藏高原的大風雪給堵在路上,連就食就衣就物於敵都做不到。

將松潘廳的事情留給霍廣正處理,劉暹拋下所有的雜務,再次進入到‘軍將’這個角色中。

由達日渡河北上,劉暹左邊是玉樹四十土司,右邊是蒙古二十九旗,直到花石峽,大軍轉向東北,算是進入到了蒙古人的地盤。而這一路行程,征伐軍也是深深體會了一把什麼叫做清朝版的軍民魚水情。

不管是玉樹四十土司還是蒙古二十九旗,對待劉暹大軍,都是那麼的熱情周到有禮。

當然,在受到兩邊蒙藏貴族熱情歡迎的同時,劉暹也不好意思不去指點一下兩邊人的火器使用了。

付出了那麼大,得到的只是一批落後了兩個時代的火器,蒙藏兩邊的熱情沒有讓劉暹不好意思,而只是讓他再次感慨‘落後就要捱打’這句真理。並且,思慮再三,他也沒把自己所知道的青貯法給道出來。

與這批落後的火器相比,牧草、飼料的青貯,對於青海這邊以畜牧為生的蒙藏兩族人言,才是真正重要的。

元代的《王禎農書》和清代的《幽風廣義》,都記載著首楷、馬齒覺等青貯飼料的發酵方法,但這些根本就沒引起世人注意。

歐洲那邊更是相傳古埃及和羅馬時代就有青貯飼料的記載了,可青貯真正的應用於實際生產上則始於西曆18世紀中的瑞典、德國以及波羅的海沿岸各國。

青貯作為草類的貯藏方法被人們認知,並且得到真正的試驗研究的時間也明確無誤的為西曆19世紀。在西曆1842年grieswaid最先發表了青貯方面的文章。

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到今天,歐美國家在青貯方面的研究也沒有太大的進展。可能都沒劉暹前世網上隨隨便便搜到的一篇農業青貯指導文來的精深。

……

征伐軍從達日出發,抵到青海湖東南方的輝特南旗,總長度為一千二百里,走了二十四天。

沿途路上,廣袤的草原,豐茂的牧草,讓趕在好季節到來的征伐軍上下輕鬆很多。馬匹只需要每日餵食一些豆餅即可,遍地都是的青草對於蒙古馬來說就已經是‘美味’了。

隨著劉暹軍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