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也樂於如此,藉口自己傷勢未愈,把朝政全部交給李儒等人處理,每天只是和蔡文姬、孫尚香廝混,晚上和秀兒親熱。倘若不是老頑固馬日鄲三天兩頭來催促他迎娶倆位公主的事還讓他比較頭疼,康鵬只怕已有此間樂、不思蜀的想法。
歡樂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康鵬還沉醉在與蔡文姬相處的美好中,時間就已經進入了建安元年八月,秋收麥熟之時,因為今年洛陽與董老大的老巢雍、並兩州都是風調雨順,董卓軍堅決推行的屯田之策極得民心,極大的鼓舞了百姓的農業生產積極性,加之棗祗推廣了新式農具,使農耕效率大增,三地都基本取得了豐收,預計將得糧兩百萬餘斛。三地軍民歡呼雀躍,連最近一直都愁眉苦臉的李儒也笑開了花,連稱今年日子好過了。康鵬聞信大喜,難得去上一次朝,就是為了加封棗祗為屯田校尉,並且法令天下,命令明年中國每個地方都要推行屯田。
康鵬實際控制的地盤取得了豐收,其他地方的情況卻不容樂觀,北方長時間乾旱無雨,十八路諸侯又被關在洛陽,無人組織興修水利抗旱,農田普遍欠收,災情最嚴重的是青州、兗州和冀州,除了旱災之外,蝗蟲也來搗亂,田地肯定是顆粒無收,各地官府存糧連渡過這個冬天都不夠,要求賑災的奏章雪片般飛到洛陽,飛到替康鵬處理朝政的李儒手裡。
開始李儒還悄悄把這些奏章壓下,連陳宮和荀家叔侄、文武百官都不讓知道,就是怕岳父又頭腦發昏,拿救命的軍糧去賑災,可紙始終包不住火,不知怎麼的,北方大旱的事還是被荀家叔侄知道了,一下子在早朝上捅出來,文武百官頓時開了鍋,紛紛指責李儒,說李儒這是置大漢黎民於不顧,毀我大漢江山。就連平時和李儒交情不淺的陳宮也站在百官這邊,對李儒口誅筆伐。在快被唾沫星子淹死的情況下,已成眾矢之的的李儒只得向岳父稟告此事,請岳父處置。
康鵬接到李儒的彙報也不敢怠慢,慌忙召集親信商議對策,董卓軍會議上,眾人很快分成兩派,以李儒、李傕和郭汜為首的西涼派堅決反對賑災,理由是各地官府平時對董卓聽宣不聽調,不把董卓這個名義上的輔政太師放在眼裡,現在遭災了才想起向董卓要賑災糧來,天下那有那麼好的事?還有董卓軍手裡糧食還要留著以防不測,全部送出去要是又打仗怎麼辦?
陳宮、荀家叔侄和趙雲等新歸依康鵬的文武意見截然相反,堅決要求康鵬賑濟各地,理由很簡單,居廟堂之者,必以為民造福為己念,不能坐視黎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呂布居然也要求康鵬賑災,說是要繼續發揚義父的人道主義,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張遼、高順和徐晃等人態度中立,不偏不倚,也不發表意見,只是唯康鵬之命是從。
皮球轉了一圈,最終又回到康鵬這裡,康鵬也明白這事為難,賑災吧,自己的軍糧就沒指望了,來年招募更多流民屯田的計劃也將落空。可不賑也不行,難道要自己眼睜睜看著其它地方的百姓餓死?
在眾人目光注視之下,康鵬沉思良久,終於咬著牙艱難的說出一個字,“賑!”
陳宮、趙雲和荀家叔侄鬆了一口氣,齊聲高贊康鵬的高功亮德,仁慈博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李儒卻如喪毗考,哭喪著臉連聲道:“岳父三思,岳父你三思啊!”
康鵬其實比李儒還心疼,本來他打算過了今年冬天,就出兵征討關外的,統一北方再圖南方,一統天下之後再學曹丕的,現在只能推後一年了,好在十八路諸侯都捏在手裡,不用擔心有厲害的競爭對手。康鵬柔聲對李儒道:“顯佳,我知道你的好意,也明白你對我的忠誠,可你想想,我們手裡有糧,難道能眼睜睜看著百姓餓死嗎?”
李儒話裡已經帶上哭音,給康鵬下跪道:“岳父,不行啊,我們的糧食也不多,拿出去了,如果再有戰爭,我們拿什麼給士兵吃飯?”說完,李儒連連磕頭,直至額頭出血。
康鵬心中不忍,將李儒扶起,“顯佳,我既恩惠天下百姓,還有什麼人會來恩將仇報?不要說了,去調集關中糧食,賑濟關外。”
第二十八章 青州黃巾起
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這句話生動的描寫了戰亂年代百姓的苦難生活。幾乎是一條定律,每逢改朝換代、皇朝滅亡之時,中華大地必然天災人禍不斷,兵戈連連,最終受苦的,自然不是高高在上皇帝權貴、地主軍閥,而是最底層的人民百姓。
漢建安元年入秋之時,剛經歷了黃巾起義、十常侍之亂和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戰亂的老百姓還沒能喘口氣,可怕的旱災和蝗災又接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