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派手中。大總統徐世昌按直系意旨,裁撤東三省巡閱使,免去張作霖本兼各職,聽候查辦,並任命吳俊升為奉天督軍,馮德麟為黑龍江省督軍,想“藉此離間張作霖舊部”,迫張作霖安分。

張作霖失去了關內的地盤兒,但奉軍的主力依然儲存,而且其背後有日本支援,又有吳俊升等奉系集團的擁戴,所以張作霖在關外的霸主地位和權勢絲毫沒有受到損害。他撤退到關外,即以東三省議會推舉的名義,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發表宣言,宣佈東三省“自治”,與北京政府斷絕關係,擁兵割據,盤踞東北,行使統治權。對北京政府的一紙免職空文,張作霖自然壓根不把它放在眼裡。

*************************************************************************

最近感覺視力大降,聽了醫生的話,減少上機時間,所以我決定從下週開始,每週更新兩至三節,對於由此對各位帶來的不便,希望大家諒解。

提醒大家,不要長時間上機,要注意讓眼睛合理的休息。

謝謝大家對作品的支援。

*************************************************************************

第一次直奉戰爭以奉軍的失敗而告終,張作霖不能容忍自己被直系打敗,更不願坐視直系的飛揚跋扈,他決心要把北京政府抓到手。

1922年5月30日,張作霖返回奉天,立即召集東三省各界代表會議,議定今後的行動計劃。7月上旬,張作霖將前巡閱使、督軍兩署合併,組成保安總司令部。各省省長也以所謂“民選”的形式,任命王永江為奉天省長,魁升為吉林省長,史紀常為黑龍江省長。這樣張作霖在關外搭起了“聯省自治”的架式。

第二步,張作霖便是著手整治軍隊,準備他日再與直係軍閥決一勝負。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張作霖看到,他的那幫“綠林”式的舊軍隊,不堪一擊,剛一交戰便潰如山崩;而張學良和郭松齡率領的新派奉軍,卻因訓練有素,敗面不潰,而且也正是依仗這支新式軍隊,奉軍才得以穩住陣腳,沒有把全部家當丟在關外。張作霖深切感受到,要想與直派軍閥作一週旋,必須重用新派軍官治軍,對奉軍以專門的軍事知識,進行嚴格的訓練,以求能適應正規戰爭的需要。於是,他聽取了楊宇霆等人的建議,大量提拔在日本和國內高等軍事院校出身的姜登選、韓麟春等人。並將二十五萬兵力整編為步兵二十七個旅,騎兵五個旅,兩個炮兵獨立旅和一個重炮團。同時擴建“陸軍東北講武堂”,由張學良、郭松齡和蕭其煊等人為教育長和教官,負責教育和訓練軍官。此外還建立了空軍、海軍,擴充了兵工廣。

日本當局看到張作霖立志頗高,甚為欣賞,接連派出很多軍事顧問幫助張作霖整訓整訓軍隊,向奉軍提供大批武器裝備。不久,又派遣一大批工程技術人員到奉天為張作霖建設兵工廣,生產戰爭武器。而且日本政府在後來制定的“對支政策綱領”中強調指出:“目前對東三省實權者張作霖,依據既定的方針,繼續給予善意的援助以鞏固其地位。”

一切準備就緒,張作霖又在尋找新的朋友了。奉系和皖系本來都是親日軍閥,受日本人支援的。過去張作霖雖然曾經聯合直系反對皖系,但是在直奉戰爭中,張作霖同樣也遭到了失敗,於是段祺瑞、張作霖便盡釋前嫌,欲聯合起來共同反對直系,推倒曹錕、吳佩孚。同時,張作霖又派姜登選為駐滬代表,與浙江督軍盧永祥密切商計,雙方共同議定:“在政治上互相呼應,在軍事上……攻守同盟”,在“打倒曹、吳之後,即擁段上臺”。

當時,以孫中山為首的廣東革命軍正準備北伐曹、吳。張作霖深知孫中山在國人心目中的崇高聲望,於是便派姜登選、韓麟春等人前往南方同孫中山聯絡。孫中山先生也很想利用北洋軍閥各派間的矛盾,藉以孤立曹、吳,推翻反動的北京軍閥政府。孫中山說:“我們要分化北方軍閥,利用直系和皖系的利害衝突,聯絡段祺瑞,特別是關外的實力派張作霖,三方合作聲討曹、吳!”孫中山透過姜登選等人知道了張作霖的意願後,便於1922年9月派遣汪精衛來到奉天,會晤張作霖,商議###直系的計劃。這樣,雙方都懷著利用對方的同樣用心,結成了一個令人莫名其妙的聯合同盟。至此,由奉、皖、粵三方力量組成的反直三角同盟便告結成。

張作霖這一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