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厚祿總是好事。自從洪老夫人死後,洪承疇原有好一段時間心灰意冷,對順治也暗自銜怨,近日一連串的賞賜讓他揚眉吐氣,那絲怨恨也就煙消雲散了。"丁憂三年"的新制頒發,使得所有漢官對他感恩戴德,"隨便巡歷"的特權,更讓滿官們清楚地看到了他在朝廷上舉足輕重的地位。洪承疇志得意滿,連上奏本,舉薦親朋故舊,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而順治無有不準,這裡面,自然少不了吳三桂當年山海關歸順獻城之功。六月二十七日,朝廷頒旨授平西王屬下都司、守備等九十一員世職有差;贈陣亡、病故之都司、守備等三十三員世職有差,以其子弟各襲職。又因平西王征戰未還,特命世子吳應熊代領賞賜。當吳應熊跪在丹陛下謝恩領賞時,真是恨不得鑽到地縫裡去,"山海關歸順獻城",皇上口裡的功,是他心目中的奇恥大辱,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的萬古罪孽。然而他,卻要跪在這裡山呼萬歲,口稱謝恩。他想他不如死了。世上已經沒有任何一種羞辱比此更甚。然而他錯了,他不知道,很快還會有更大的羞辱要來到。那便是賜婚。當禮部以太后之名駕臨世子府,頒旨賜婚,且命其擇吉納彩之際,吳應熊無異於聽到了晴天霹靂。他早就知道他的婚姻大事多半由不得自己做主,但怎麼也沒有想到,竟會由太后指婚,而且還被招為額駙。做天下第一大漢『奸』的兒子已經夠恥辱的了,居然還要做史上第一個娶滿清格格為妻的漢人男子,從今以後,要每天跪著給自己的妻子請安,生有何趣?他再一次跪在那裡謝恩,麻木地想:我情願死了。他當然明白賜婚的真正含意:他父王吳三桂遠征西南,重兵坐鎮,若生異心,必對朝廷不利,但賜他為額駙,便可以把他永遠留在京都以令吳三桂有所顧忌,這就跟當年多爾袞指定他為順治伴讀是一樣的用意;表面上,卻是在向天下人表白,朝廷視滿漢為一家,把他當成了一座靶子,一面錦旗,彰顯朝廷的仁政——總而言之,他不再是一個正常的自由的完整的人,他只是一個人質!一面招牌!他穿著蟒袍補服,由贊事大臣引著在乾清門下跪領聖旨,授爵三等精奇尼哈番加少保兼太子太保——他的父親吳三桂靠出賣國家民族換來花翎頂戴,已經夠讓後人蒙羞的了;而他今天,更是以出賣男人的尊嚴身份來換取一個太子太保的爵銜——他情願死了!是夜,洪承疇早已接了吳三桂的拜請信,親自來到世子府,幫著吳應熊籌劃婚禮細節,笑容可掬地道:"世侄雖然博識有為,畢竟年輕,沒經過這些事。皇家婚禮又不同於尋常百姓,可不能做錯一星半點,不然,本來是雞犬升天的好事,轉眼再給弄個雞飛狗跳可就麻煩了。"說著哈哈大笑,比世子府任何一個人更興致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