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起來還是走呀走,衣衫更加破爛,身子更加瘦弱了。
陝西的西鄉究竟在哪裡?到底還要走多久?誰也回答不出。雖已狼狽不堪,潦倒至極,但再疼也得堅持。他們真是筋疲力盡,寸步難行,忍受著難以用言語表達的痛苦。正如古詩“有道難行不如醉,有口難言不如睡”。楊慶鑫不止一次想坐下來休息,哪怕幾分鐘也好,或者就這樣死去。但是,想到慈愛的父母,善良的妻子,他依然邁起艱難的腳步。喊出豪言壯語:“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人的潛能,有時連自己也不敢相信。持續幾天以後,腳掌流血少了,疼痛也減輕了。待熬過這段險惡的路程以後,每個人的腳底,磨出了許多繭子,竟變成牛馬蹄子一般,不怕尖石刺傷,不再需要穿鞋了。校長及家眷,以及老師們,則是一路乘船,毫不費力地走在前面。
那時候,學生們的心中,唯一的企盼,就是中央軍增援,抵抗鬼子的進逼,不再往後退讓,不再損失國土,學生不再流浪。就在他們的撤退途中,果然遇到“援軍”迎面開來。說是“援軍”,不如說是壯丁更為確切。為什麼呢?
當時政府實行徵兵制,每個兵團的防區需要足夠的人數,上級才能補給糧餉。按規定,合乎兵役年齡的壯丁,幾個人中間,抽出一人當兵。有些富有的家庭,不願兒子上戰場,就花錢行賄免兵役。不足之名額,就在各地亂抓壯丁充數。因此,百姓不敢單獨外出,如果不幸被抓住,就像眼前所見到的那樣,十五六人一組,用鐵鏈粗繩鎖捆在一起。只有大解時,才能夠個別放開一會兒。
他們被繩捆索綁,拖拉而來。這些心不甘、情不願的“援軍”,擔心被百姓看到,會引起民眾輿論的聲討,不敢讓壯丁在大路上行走,專揀河灘曠野、人跡稀少的地方“行軍”。將他們送到兵團,交差了事。聽說還有一位師長,竟然也被當作壯丁誤抓,經過好一段折騰,才被釋放。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二章 求學之路(10)
這些被抓的人,當然有機會就逃,還講什麼死打硬拼呢?學生們看在眼裡,痛在心裡,這樣的中央軍能夠收復失地嗎?眼前的情景,使他們的希望變成絕望。那天晚上,學生們都不約而同地掉下眼淚。勝利的前途在哪裡?國家的希望在哪裡?
學生們記不清,也說不出,究竟走了多少日子,終於跨過萬水千山,過了西鄉,到達堰口。它距漢中不遠,默默無聞,於是他們就在這個小鎮上安頓下來,校方準備上課。這時到了1943年秋季,由於山區瘟疫,路途耽擱,誤了不少時間,課程的進度沒有完成。如果繼續葉縣的班級,新年級的課程開始,就必須在學期中間,似乎也不太適宜。因此學校就實施了一次測試,根據成績的好壞來決定學生們是退回重讀,還是升級。慶鑫透過考試,順利地進入初二就讀。那時任何小小的打擊,都變得危險。失去一切的危機,刺激他更加努力去爭取金字塔的最高層。他經過努力,在初二取得第一名。他被師生稱為“狀元”。
以後學校改名,成為國立漢中中學。學生分住在兩處,初中生暫住堰口鎮,高中生居住在文家祠,也都是破廟祠堂充當教室。他們仍然睡在泥地上,吃著摻有更多砂石的米飯,那一切比在河南淅川時更差。
楊慶鑫生性內向,憨厚朴實,喜好讀書,魅力超人。他以滿腔的熱情挖掘潛能,啟迪智慧,不僅學好課本,凡是能借到的參考書,都借來閱讀一番,原來在潘樓中學上過初一,在葉縣編級考試之後,知道自己英文程度較差,在流浪數千裡的途中,也堅持記念英文單詞 。當時,他得了瘧疾,連續三個月不愈,但還是咬緊牙關,苦讀不輟。在飢寒交迫的窘境中,從不間斷學習,尤其是英文,一有機會,他就向別人請教。年級高一些的同學,都成了他的老師。流浪的路上,他獨闢蹊徑,勤學好問,背英語單詞,練習發音。他到初二時,英語單詞已經熟記到高中階段。他讀過兩次初一,在失學的三年裡,自學過全套中學數理化課程。
天道酬勤,成績在追求中昇華,感動了很多老師。管學籍的楊輝洪說:“高二學生張德昌,被軍校錄取走了。你敢不敢上高二呢?”楊慶鑫答應試一試。在老師的支援下,以楊德昌的名義,頂替了學籍,由初二升到高二,連跳三級。慶鑫心裡更沉重了,他知道自己的實力,按照高二的課程要求,還有很大差距。他更加拼命學習,努力補習功課。鋼樑磨繡針,功到自然成。功夫不負有心人,他讓生命之樹綴滿果實。一年以後,他竟在高二取得第一名。當時,慶鑫的身體已經長高了,由於多年營養不良,瘦得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