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期是唐帝國海軍發展的第一個黃金時期,其重要的特徵是拿來主義,即由帝國出面,向西方列強購買軍艦及相應的技術裝備,迅速形成戰鬥力,在這個過程當中進行摸索,逐步熟悉船舶製造業。因此雖然艦隊的規模已經達到了相當的程度,但是在技術上仍然受制於人,這一點在1894年的中日戰爭當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日本列島位於亞洲大陸的東北部,北接庫頁島,向南透過琉球群島與臺灣島、菲利賓群島等島嶼遙相呼應,東臨太平洋,西臨東海和日本海,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是亞洲大陸東部海面上的第一條島鏈的重要一環。
在歷史上日本文化與唐文化密切相關,大唐自開國以來,歷代接待了無數來自日本的留學生和遣唐使,將中原燦爛地文化傳播到這個島國。在16世紀之前,日本與唐帝國之間也保持了比較正常的臣屬關係。但是隨著唐帝國禁海令的頒佈,帝國與日本之間的關係遭到了破壞,日本天皇對國家的控制能力減弱,日本進入了戰國時代。從這個時候開始,日本與唐帝國之間開始了爭奪東亞地區領導權的鬥爭。從最開始的時候派遣倭寇襲擊唐帝國東南沿海地區,到豐臣秀吉派遣20萬大軍入侵唐帝國的另一個屬國高麗,大大小小的戰爭不下數百起,雖然日本並沒有在戰爭當中佔到什麼便宜,但是卻使得東亞的這兩個民族之間出現的鴻溝越來越大。
隨著唐帝國陷入了兩次鴉片戰爭的泥潭,日本徹底地擺脫了唐帝國對它的影響,走上了學習西方列強的道路。隨著明治維新的成功,日本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大規模的工業化使得國家的整體實力得到了迅速地提高。在這個時期,日本也發展出了近代海軍力量,其模式幾乎和唐帝國所採取的模式一模一樣,艦隊規模也僅次於唐帝國海軍。到了這個時候,在東亞的海洋上面出現了兩支強大的艦隊,兩國之間的戰爭隨時都可以爆發。
1894年,高麗爆發了農民起義。唐帝國應高麗李氏王朝的請求派出了軍隊幫助高麗進行鎮壓,同時日本人不請自來,也派出了遠征軍進軍高麗,東亞的兩強終於在朝鮮半島激烈地碰撞在了一起。
由於唐帝國和日本帝國都不能自行生產大型軍艦,所以在雙方這一次的戰爭中,在海上並沒有分出勝負。最後唐帝國還是依靠了自己的陸軍實力在朝鮮半島上面戰敗了日本陸軍,雙方簽訂了停戰條約。日本名義上還是唐帝國的屬國,但是不向唐帝國朝貢,對於日本龐大的海陸軍的規模條約也沒有進行限制。這個不完善的條約直接導致了後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行到關鍵時刻,日本在陣前倒戈,從背後狠狠地捅了唐帝國一刀。
王隼鷹又點燃了一支香菸,思緒回到了帝國海軍的發展史上。
中日甲午戰爭是世界海戰史上重要的一個分水嶺,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鐵甲艦之間的較量,同時是發生在馬漢所發表的《制海權對歷史的影響》這部重要著作之後的第一場現代化的海戰。根據戰後對於雙方海戰的統計可以得出結論,大口徑艦炮是主宰海戰勝利的天平,這從實戰當中印證了馬漢的海權思想,由此引發了一場全球範圍內的海軍革命。各海軍強國開始了一場建造“大艦巨炮”的狂熱競爭,主力戰艦的多少,主炮口徑的大小成為了評價各國海軍戰鬥力的主要標誌。
第六章 海軍 下
1898年,唐帝國江南船舶製造廠(江南重工的前身)的船塢上,唐帝國自行設計、自行建造的第一艘主力戰艦致遠號(唐帝國第二艘以致遠命名的主力戰艦,第一艘是購買自英國的裝甲巡洋艦,在甲午戰爭黃海海戰當中戰沉。)下水,這標誌著唐帝國正式成為了世界海軍強國。其後的十年之間,唐帝國海軍發展平穩,穩穩地佔據了世界海軍實力排位的第3位。
1906年,現代海軍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的“無畏”號戰列艦(17900噸)在英國下水,它裝備了10門305毫米主炮,16門102毫米副炮,成為了當時世界上火力最為強大的戰艦,同時也為世界各國指出了現代海軍發展的方向。第二年年初,排水量達到23000噸的華夏號戰列艦在江南重工下水,艦上裝備了9門343毫米的主炮,16門122毫米的副炮,一躍而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
到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戰列艦的發展達到了頂峰,在這一時期,僅僅大唐帝國就擁有66艘不同型號的戰列艦,而排位在唐帝國海軍實力之前的英、德兩國所擁有的戰列艦數量更多。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爆發了最最著名的日德蘭海戰。發生在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