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主導型的賣方市場開始整體向品質主導型的買方市場轉變。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已經從產品的基本使用需求向高品質產品的要求轉變。隨著消費市場對產品要求側重點的變化,企業為了獲得最大的效益,管理模式也轉向了“全面品質管理”。被譽為全球管理之父的戴明就是此時期的代表人物。這種管理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產品的質量,滿足消費者對於產品品質的需要。
③Coaching(教練)模式
進入20世紀90年代之後,消費者的需求發生了更大的變化。人們從過去追求品質、品牌,開始更多地向個性化、創意化、多元化、時尚化、體驗化轉變,人們的銷售觀念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個時候,如果還是僅僅強調命令與控制、標準化生產、流程化操作已經滿足不了快速發展的社會需要,滿足不了消費者日新月異的消費需求。企業需要更多的創意與創新。這個時候,企業管理的使命就是要充分地調動企業中每一位員工的積極性、創意和潛能,併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形成互補性、有凝聚力的團隊,才能應對外界的變化。以人為本,是這個時期典型的管理模式特徵。因為今天的企業所面臨的問題是以前從來沒有遇到過的。諸如:
�市場激烈的競爭
�內部和外部客戶的要求提高
�市場中的變化異常迅速
�全球化,企業改組
�降低成本
�優秀人才越來越難找
在這個時期,企業主更加深切的體會到,其實所有這些問題的根源還是“人”。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管理需要管理者把焦點從廠房裝置、產品線、企業固定資產以及政策、條例、法規、產品上面轉到員工身上。激發員工的創意與潛能,調動積極性,是新經濟時代企業管理者的真正使命。
正因教練技術能夠實現知識經濟企業管理者“以人為本”的目標,才會被500強CEO所推崇、所應用!
若想使自己的教練更有效,要先了解自己的管理模式。常見的管理模式大概有以下四種:
a。監控型
�執行公司規章制度
�實施行政指令
�定出公司的長遠目標和策略
b。顧問型
�讓新同事瞭解公司的運作
�傳授經驗
�給予解決方法
c。教練型
�發揮員工的創意及潛能
�提升員工自信心與主動性
�凝聚團隊,增強整體合力與戰鬥力
d。輔導型
�支援被情緒影響工作的員工
�處理衝突的情況
作為一名教練型領導,需要區分並明確自己的角色,懂得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場合適時轉換身份,真正支援到對方。
需要明確的是,領導者在擔任教練角色時要多引發當事人自己找到更多解決問題的通路。但在以輔導員或顧問的身份出現時,則須遵循輔導員和顧問的指導原則。若在同一場合面向同一群體或同一物件而擔任多重角色時,須向當事人說明並明確加以區分自己的角色。就如同一個人在企業中是企業主身份,回到家中與妻子相處時則是丈夫的角色,與父母相處時則又在扮演兒子的角色,而和孩子在一起時則又擔當著父親的角色,怎麼可以揹著“父親”這一個角色跑到黑?
若做全職教練時可能情況又有所不同,遵循更多的是教練的原則:“引發出當事人原本具足的智慧;支援當事人自己找到答案。”
教練型領導是透過有效問問題提升他人的醒覺能力,引發出當事人原本具足的智慧,找到更多實現目標的路徑,找到更多解決問題的通路,儘管這些通路都是當事人自己找到的。教練型領導應用教練技術會帶出企業/組織/個人最好的表現,增加效益,達成目標。
(3)教練與管理的區分
“教練是一種被大大低估了的管理技能……教練的主要目的是:透過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能力與潛力,增長知識和經驗,使整個機構取得突出的成就。”
——AngelaM。Thomas《人盡其才》“他(教練)是提出問題的總結者,提供行為反饋的人,鼓舞人心的人,模範的改革家,解決問題的合作者。他常常也是一個系統管理者。”
——KennethL。Murrell/MimiMeredith《有效授權》企業教練與傳統管理的區別
教練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