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5部分

都是此時的一流大學。從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上看,比秦致遠的第一旅要高得多。

世界大戰開始之後,這些人有的是因為沒有完成學業滯留歐洲,有的是因為想要報效國家從美國前來歐洲參戰,也有因為回國沒有發揮的空間而滯留在歐洲。

秦雲鵬另立山頭之後,和秦致遠主意語言學習不同,秦雲鵬把主要精力用在了戰士們軍事技能的訓練上。那麼部隊就需要大量的翻譯,於是,這些高材生們就響應國家號召,加入了第二旅。

好在秦雲鵬還有幾分理智,那麼是戰事最吃緊的時候,秦雲鵬也沒有把這些人派上戰場,否則的話,秦致遠估計會開著飛機追上秦雲鵬的火車,然後給他來一槍。

在這些留學生中,學習文學的佔了大多數,只有十幾人是學習理工。這也是此時的一個普遍現象,重文輕理,按照中國的傳統習俗來看,學文才是讀書做官的通天大道,學理則是淪為小道的奇技淫巧。

到現在還在堅持這種思想是對是錯且不說,不過在秦致遠想來,學習文學大概是最偷懶的一種方式,因為理工類強調“絕知此事要躬身”,而文學類的,只要坐在那裡扯扯淡就行。

當然了,別管是學習理工還是學習文學,只要到了高等教育這個層次,都是有用的。

科西嘉島上的學校和研究所已經接近完工,需要大量的教師和研究人員,這些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來得正是時候,可以緩一緩秦致遠手中人手不足的問題。

但這還遠遠不夠,秦致遠和胡惟德商量後,給國內發了電報,要求選派更多的留學生赴歐或者是赴美,系統的學習理論知識和先進技術。如果這些留學生需要的費用北洋政府無力承擔,秦致遠會獨自承擔。

如果是秦致遠獨自承擔的話,秦致遠也有要求,所有的學生必須學習理工類,並且要在學成後最少歸國效力十年。

對於這個問題,段芝泉欣然同意,段芝泉也知道人才的重要性,只是國內的事情千頭萬緒還沒有理順,一時間顧及不到這個方面。

能成為一國總理,或者說,不管是在任何時代,只要能成為人上之人,總是會有他們的過人之處,並不是像某些史書上那樣描述的蠢笨如豬,那種書多半都是有傾向性的。

只用了一個晚上時間,秦致遠就完成了對第一旅和第二旅紙面上的調整。

調整之後的第一旅和第二旅,將會組成一個師,也就是外籍軍團第一師。

這個師下屬兩個步兵旅和一個裝甲團,以及一個師屬炮兵團,另外還有輜重營、救護營、工程兵、通訊營等部隊組成的後勤部。各部的軍事主官都是現成的,陳康健是裝甲團的團長,劉子正和葛立夫分別擔任兩個步兵旅的旅長,鄭大力還是主管炮兵。

後勤部的主官卻不是秦致勝,而是已經加入軍籍的黃富貴,秦致勝留在科西嘉島,擔任科西嘉島的軍政主官。

而原本留在科西嘉島上訓練新兵的張添壽則被派往婆羅洲,他帶著大概一百多人組成的訓導團,將在婆羅洲以“保護傘”的名義開設訓練營,同時派出人手保護婆羅洲上華人的產業。

整編之後的第一師擁有超過兩萬人的部隊,老兵和新兵的比例大概是一比一,以老帶新很快就能形成戰鬥力。

秦雲鵬返回民國後,秦致遠又恢復了大權獨攬的狀態,民國往歐洲輸送的華工,再加上黃博涵送來的華工,每個月加起來差不多有兩萬人,這些人中四分之一會加入軍隊,四分之一留在科西嘉島加強建設,剩下的一半全部會送入雷諾工廠,成為具有一定加工能力的產業工人。

秦致遠再往雷諾工廠裡送人的時候,也沒有忘記往外抽人。現在的科西嘉島上,就在雷霆市東北部的山區裡,一個秘密的工廠正在建設,這裡將成為秦致遠手中的第一座工廠。

一座完全屬於秦致遠的工廠。

工業的意義不用強調,毫無疑問會佔據最重要地位,並且會一直維持不變。秦致遠早在和老雷諾剛開始合作的時候,就有意識的在培養各種工人,不論是車工、鉗工、焊工、甚至是裝卸工,只要是和工業有關的,秦致遠都不放過。

半年多以來,這種培養已經初見成效。在雷諾工廠裡,有全部由華人組成的車間,可以獨立的生產從火藥到坦克的幾乎所有軍事物資,只要秦致遠願意,隨時可以成立一個全部都是華人組成的工廠。

只有擁有自給自足的能力,秦致遠才算是站穩腳跟。

第224章 兵變

直到三天之後,秦致遠才完成了整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