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高鹽飲食引起血壓升高。
在奴隸貿易中,非洲奴隸被販賣到美洲;由於運輸條件極其惡劣,他們常常食不果腹、以水充飢,所以死亡率居高不下。在這種情況下,因為多餘的鹽分能使人體內保留更多的水分,避免發生致 命性的脫水,所以那些天生能儲存更多鹽分的人存活的希望更大。如果的確如此,我們可以認為奴隸貿易創造了一種非自然的選擇,它使得非洲裔美國人體內貯存鹽分的能力更強。而當這種能力和現 代的高鹽飲食結合在一起,他們發生高血壓的比例就顯著增加了。
從醫學的觀點出發,一些疾病確實在特定人群中發病率更高,而這些現象通常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我們深入探索。從發病率角度考慮,非洲裔美國人發生致死性心肌梗死的風險幾乎是歐洲人和亞洲裔美國人的兩倍,腫瘤的發病率也高出10%。歐洲裔美國人與拉丁美洲人、亞洲人和美洲土著人相比,癌症和心臟病的死亡率更高。拉丁裔美國人中,糖尿病、肝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比非拉丁裔人群更高。美洲土著人患結核、肺炎和流行性感冒的比例更高。學術文獻中類似的研究報道舉不勝舉。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同樣每天抽一包煙,非洲裔美國人與白種人相比,前者發生肺癌的比例更高。
現在,我們還不能全面解釋這些統計學資料。在一開始,研究人員並沒有對所有可能與遺傳和進化有關的組間差異進行控制;而飲食、營養、環境、個人習慣和衛生保健等差異都可能對統計結果產生影響。但是我們並不能因此而忽略不同人群間存在的巨大差異;恰恰相反,我們對進化如何影響基因瞭解越多,我們就越知道 應該如何更健康地生活。讓我們一起看看以下這些有趣的例子。
踏上健康生活之路(1)
前面我們已經討論了兩種平行的適應機制是如何幫助人類抵禦太陽對人體的不良作用。人類進化出深色的面板用於貯存葉酸,同時膽固醇含量的增加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合成足量的維生素D。在烈日當空的非洲赤道地區,這兩種適應機制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同時卓有成效。
但是當這些人移居到陽光相對較少的新英格蘭地區,情況又將會如何?因為沒有足夠的陽光穿透深色的面板,轉化多餘的膽固醇,所以他們會加倍受害,既不能生成足夠的維生素D,體內又會 存在膽固醇過量。
毫無疑問,佝僂病這種在兒童中由於維生素D缺乏導致的骨生長不良性疾病,在非洲裔美國人中將非常普遍;直到20世紀我們開始在牛奶中常規新增維生素D才改善了這一狀況。同時在非洲裔美國人中,陽光、維生素D和前列腺癌似乎也存在某種關聯。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維生素D能抑制前列腺和其他部位如結腸中腫瘤細胞的生長。流行病學家正致力於揭示疾病發生的場所、原因和易感人群間存在何種關聯,他們發現美國境內從南到北黑人男性中前列腺癌的發病率逐漸升高。對黑人男性而言,居住在陽光普照 的佛羅里達州,前列腺癌的發病率最低。當一路往北,黑人男性中前列腺癌的發病率不斷增加,最後在陰雲密佈的東北地區達到頂峰。很多研究者還認為維生素D缺乏也可能是我們在冬季比夏季更容易患病的原因之一。
膽固醇過量和陽光照射不足的聯合作用,可能是非洲裔美國人中心臟病發病率較高的部分原因。在北部地區儘管沒有足量的陽光將膽固醇轉化為維生素D,但由於Apo E4基因的存在,人體內膽固醇含量始終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隨著膽固醇含量增加,黏附於血管壁,最終引起管腔狹窄,導致心肌梗死或腦卒中等致命的事件。
研究遺傳變異如何影響藥物治療的學科稱為遺傳藥物學,這方面目前已經有所成果,同時製藥業已經開始考慮人群間的遺傳差異。人們普遍認為高血壓藥物對非洲裔美國人效果不好。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最近批准了一種備受爭議的藥物拜迪爾(Bidil),用於在黑人患者中治療心力衰竭。
新研究表明機體的生化代謝(這通常也是藥物的作用途徑)不僅受特定遺傳變異的影響,同時還取決於相應基因在基因庫中出現的頻率。換句話說,質和量同樣重要。
例如,CYP2D6基因參與了體內四分之一的藥物代謝,這些藥物包括我們經常會用到的去充血劑和抗抑鬱藥。基因庫中CYP2D6基因複製數較少的人群被稱作“慢代謝者”。據估計10%的白種人屬於這種型別,但亞洲人群中只有1%。如果你曾經在服用標準劑量的 蘇達菲(Sudafed)後有針刺樣的感覺和心率加快,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