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部分

在官場,在場面上不敢哭不敢笑,也不敢憤怒,想想總有幾分窩囊的感覺。交談中他始終沒有亮明自己的身份,只說是天南縣委的一般幹部,他知道文人大多不願和官痞交往,只有那些靠編造假新聞混飯吃的記者才會像蒼蠅一樣圍著官仔們轉悠。因此他更願以文人的身份出現在張編輯面前。

夜深了,室內有些寒冷,大家雲天霧地的閒談告一段落,各自回到房間裡休息。

(抱歉,此處刪去800字左右)

次日,早飯後開始登山,臨出門大嫂讓他們帶了乾糧和礦泉水,說山上東西太貴,並警告他們不要在東山寺裡留宿,晚上一定要趕回來,東山寺裡很亂,有幾個和尚不是那麼規矩。他們答應後就出門了,至於和尚是如何的不規矩他們並未細問。

一路拾級而上,葉知秋雖說做過手術,但身體素質很好,總是走在最前邊,小羅的身體最差落在後邊。約摸爬了一個小時,小羅就爬不動了。葉知秋在上邊大喊:“小羅,這裡有個望峰亭,上來後歇一歇,加油啊,加油!”

張編輯挽著小羅三步一歇地到了望峰亭上,望峰亭上有很多冬季來爬山的人,有幾個七八十歲的老人正在談笑著活像老頑童。有個老頭正在吟誦豔詩:

沒事閒遊華山腰,

見個大姐把擔挑。

姿態優美身段好,

讓我一宿沒睡著。

有人大喊:“老孫頭,睡不著就去找那位大姐嘛!再來段酸曲子。”

那個被人稱為老孫頭的老漢又吟道:

王金豆你媽那B,

你到俺家串親戚。

你是我的姐夫哥,

竟敢把小姨子來調戲,

先摸頭,後摸足。

。。。。。

小羅聽得不耐煩,罵這老頭不正經。張編輯卻急忙掏出筆記本記錄老漢的狗屁詩,還說這是民間文化,很有價值。

有一個揹著像機的女孩子說:“孫老先生,我叫齊風露,你能把我的名字嵌進去編一首詩嗎 ?”

那老漢想了想就吟道:

一個女子本姓齊,

爬到樹上去摘梨。

秋風一刮裙子起,

下邊露出那東西。

姓齊的姑娘羞得滿面通紅,扭頭離開望峰亭,扔下一句“老流氓!”就走了。老漢大概也覺得自己太過份了,坐下休息,不再吟詩了。

葉知秋拉了一下王步凡,“聽這庸俗的詩幹啥,走吧。”

小羅也有些不高興,就站起身催張編輯走,於是四個人往峰頂攀去。接下來是很險要的登天梯,幾乎是九十度,峭壁上鑿了幾個踏腳的窩兒,長長的鐵索從上邊垂下來,人要上去必須緊握住鐵索,慢慢往上攀爬。小羅有些膽怯,葉知秋就鼓勵她,兩個人互相攙扶著艱難地 爬了上去。

到了山頂上,有很大一片開闊地,在這片開闊地上建有了一座宏偉的寺廟,不用說這就是東山寺。東山寺除具有一般寺廟鍾罄之聲清越,香菸為之繚繞外,並無獨特之處,與眾多山巔佛寺一般無二。王步凡面對東山寺有些感慨,對中國人建廟的精神十分敬佩。這麼高的山,這麼險要的路,一磚一瓦竟能弄上來,且建了這麼宏偉的寺院,如果把這種精神用到強國富民上,何以讓八國聯軍把皇帝老兒趕出北京?何以讓日本鬼子踐踏中國領土達八年之久? 中國人歷來把神看得比人重要,其實神在那裡?神的意志不是還得靠人去完成嗎?救世主和神仙本來沒有,人們偏要造出來再去供奉他,禮拜他,這不正像領袖人物被老百姓神化之後再去高呼萬歲,讓他們步步走向個人獨裁是一個道理嗎!

來到東山寺山門前,見寺廟座北面南,依山勢而建,巋然屹立,氣勢巍峨。山高水也高,山門外居然還有一口水井。寺廟為典型的古 式廟宇建築,飛簷挑角欲飛,滾龍奇獸競走,蘊含著古樸典雅的古建築風韻。進了東山寺,九間大殿呈現在王步凡面前,自西向東依次為關聖殿,祖師殿,務生殿。王步凡正要攜葉知秋進關聖殿,一個小和尚不請自來當了導遊,介紹了東山寺建寺的時間和經過,特別提醒 祖師殿的籤特別靈驗,施主們抽抽籤便知過去和未來。王步凡從來就不信這些迷信的東西,葉知秋和小羅卻很感興趣,纏著王步凡和張編輯非要他們去抽籤,他們便進了祖師殿。正殿的東西牆上都繪有大幅壁畫,東牆上繪著東嶽大帝出巡圖,玉輦龍車開道,文臣武將護行,從者塞途,天空塗以祥雲,萬壑雜以靈氣;風伯騎神魚,魚口吐濃雲;雷公踏火輪,雙手執鼓槌,奮擊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