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育之神聖,在於它能引導人類走向文明的彼岸,讓更多的人有擔當的意識和能力,但現在它卻催生出漫山遍野的惡之花,這是怎麼了?

解剖是殘酷的,但這種解剖,或許有助於我們接近真相。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話有可能出自古代寒門學子之口,那些富家子弟早就對黃金屋產生了審美疲勞,對如玉之顏玩弄得喪失了興趣,如果他們要讀書,那一定是為了做官,滿足對權力的慾望。他們是不會在乎黃金屋和顏如玉的。

為什麼寒門學子對黃金屋和美女如此感興趣呢?

千萬不要嘲笑他們胸無大志,一天到晚只知道幻想鈔票和美女。當一個人餓得發狂的時候,他需要什麼呢?當一個人因為家境貧寒連老婆都娶不上的時候,他會幻想什麼呢?

事實上,古代不少人透過讀書這一辛苦的路徑實現了夢想,“十年寒窗苦,一舉天下知”。從而得以夜夜摟美女,天天吃肉饃。這些成功的案例透過廣泛傳播,自然會提起無數寒門子弟的興趣,自然就會發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感嘆,然後就立志讀書,爭取早日過上好日子。

這句古訓能夠流傳數千年,人人皆知,連目不識丁的人都能夠隨口說出來,這說明在人們(主要是寒門)的心目中,是高度認同這一觀點的,否則它就不會流傳這麼久,也不會流傳這麼廣。

對於寒門子弟來說,讀書的確是改變個人命運的唯一路徑。你想透過經商改變命運?不可能,因為沒有資本金。就算你有資本金,那些賺錢的專案早就被壟斷了,能讓你做的就是街頭賣鍋盔之類略有小利的買賣。你想透過勤奮勞動來改變命運?還是不可能,土地被土豪劣紳們佔據完了,你連土地都沒有,怎麼勤勞致富?

所以,算來算去,只有讀書才是唯一有希望的路徑(好在古代帝王們也知道要給老百姓一條希望之路,如果把路都堵死了,那就極有可能逼出遍地悍匪來)。用現代的話說,這叫路徑依賴。產生這種路徑依賴的背景,就是社會資源的壟斷。

在這樣的情況下,寒門學子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幾本破書上。他們讀書是相當專心的,發展到鑿壁借光、頭懸梁錐刺股這樣的地步。頭懸梁錐刺股這樣的故事是相當令人心酸的,如果一個人有第三條路可走,他會好端端的拿鋒利的鐵錐扎自己的肉嗎?

辛辛苦苦地自虐了十年,有的人終於成功了。由於對黃金屋顏如玉的渴望太久,神經早就繃得要斷了,現在幸福來得太突然,於是就大叫一聲“噫,中了!”頓時精神失常(《范進中舉》)。

所以,與其說古代寒門子弟讀書是出於對書的熱愛,還不如說是被逼的。這種高度被動狀態下的讀書,除開練出一手好書法、背得數十篇應考的古文以外,對讀書人本身的創造力是不會有多大提高的。

雖然古代也有“精忠報國”的說教,讀書人也常常以報國自居(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但從本質上來說,古代讀書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自己,不然“書中自有黃金屋”這樣充滿*裸的功利色彩的句子就不會流傳千古。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中國教育怎麼了 價值之憂(6)

古代人讀書的出發點,並不是為了給予,而是索取(他拿不出什麼值錢的東西出來給予)。如果很多人都抱著這樣的出發點讀書,社會必然要出問題——大家都要索取,誰來給予呢?

所以,古代很多讀書人中了舉,獲得官位,立即就要大肆*,恨不得把天下所有的錢都裝進自己的口袋裡,把天下所有美女都放進自己的後宮。出現這種普遍的現象,是一點都不奇怪的。他的出發點就是為了這個,讀書只不過是個幌子而已,錢和女人才是目的。

我一點也沒有鄙視古代讀書人的意思,他們這種自私的出發點,完全是被逼得走投無路的產物。如果他們生活得相當幸福,有美滿的家庭,銀行裡有大筆的存款,還有養老保險之類的好處,我估計他們是不會用鐵錐去扎自己的肉,也不會整夜幻想黃金美女的。

雖然他們中間一部分人在獲得成功後,也在自己的詩文裡留下了一些憂國憂民的語言,但那是成功以後的言論,“饃饃吃飽了,就要乾點別的事情”。對這種言論,我一向認為附庸風雅藉此提高自己社會形象的嫌疑比較大,因為在他過去幾十年裡,經歷的都是痛苦和歧視,他的骨子裡面,是不會真的相信“社會擔當”這種高雅的玩意的。

我並不是全盤否定古代讀書人沒有一個好人,事實上,在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