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部分

個時候,我最終將“歷史”作了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即“歷史乃是有志者的天空”。至於這此中的內涵,也許是大家需要一點心思細加體會的吧。

當然有人可能會說這多是司馬遷的功勞,也許吧,《史記》一書中太史公的感*彩實在是太濃郁了,點點心血滲透於字裡行間,讀者於不經意之間就會被他的感情所俘獲,從而與他走向深切的共鳴。

也因此,我在06年的時候就想為韓信寫點什麼,主要的自然是給自己鼓勁兒。但我首先想到的卻不是小說,因為我一直以來就對於歷史小說(還有單純的“故事體”)存有極大的偏見,以為這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貨色,我中“西毒”實在太深。即使是此刻,我也不能不承認,在感性經驗的等級上,歷史觀感只是次等,其中的“客觀性”相對弱了一些,而“主觀性”太強。好比從前我批評《戰爭與和平》的一段話:“這本書也有它塑造人物狹隘的一面,尤其他表現的是50年前的歷史場景,所以不可能把握的如此精確,只是一種自己意想的觀感罷了——托爾斯泰親歷過俄土戰爭,他只能將這種感受盡量去還原那種歷史性的感受(也就是說他其實並沒有什麼真情實感,而只有類似的逼真的感受,這樣感性等級上就差了一等)”。

但那時候,我確實為韓信寫了一點隨筆式的東西,雖然很不成熟,雖然寫了一個時代和一大批人,但畢竟還是寫了。這樣事情也便暫時告一段落了。

(二)

可是過了半年多以後,我因為受了幾部歷史劇的影響,其中就有《成吉思汗》和韓劇《商道》,忽而又大發思古之幽情,以及指點江山、建功立業的豪情。更因為自己那卑微、瑣碎的現實生活環境。

那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我每每乘疾馳的汽車行走在視野開闊的大路上時,放眼車窗外,內心都一種說不出來的激動,那裡真如千軍萬馬正在拼殺、征伐的戰場……還有當我佇立在一些大河的橋頭時,我又怎麼可能不會對著腳下的寬大徑流,情不自禁的做一番類似的聯翩浮想,那男人的英雄夢啊……

這時候就不能不想到創作一部關於韓信的歷史小說了,這正是我當時的真實想法:“這倒使我想起前年的自己的一樁心願,正好也與韓信有點關係,那時候正看一個韓劇《商道》,感覺很不錯,很受感染,尤其忘不了寒夜那堆樹林裡的篝火,人要喝含有砒霜的酒取暖,那火燃燒得使人盡生思古之幽情……還有對於親近自然的深深嚮往!對於人們歷盡艱辛然而不無成就感甚至神秘的美感地在自然中行走,突然就把這種意象嫁接到了去構思一部歷史小說上……也如這部電視劇含有這種深刻的自然和人生主題……也就是說將歷史中的人物作為生命去觀照,而不拘泥於強調他只是個歷史人物……我想主人公應該也是個有志者,很孤獨,比如韓信,他在自然中生存、思考和行走,有種種奇遇,有種種成長,當然這都是他從軍前……總之儘量不離開歷史真實……”

那時候也正是寒冷的冬日,我一個人漫步在冷寂的夜空下,禁不住舉頭去細瞧天上的那一顆顆閃亮的寒星,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我突然想到:那些曾經光耀一時的歷史人物們不正是如天上一顆顆永不墜落的星辰一般嘛,正是他們的不朽存在,很多時候,便會照亮那一個夜行迷途者的前程。

“於是我就發誓想寫,然而我就必須首先自己先到自然中去體悟,去感受……可是,就我自己的現實條件,是具有很大困難的,而且我覺得自己還年輕,感覺還可能膚淺,就暫時放棄了這個想法……可是內心也還是深深嚮往,希望有一天終於實現……”

一顆不甘淪落的孤星(中)

(三)

後來我就讀了點羅馬史,風雲一時而難逃悲劇宿命的迦太基統帥、同為首屈一指的軍事戰略家的漢尼拔的一生,令我觸動很深。這樣,很容易就聯想到了與他同時代的韓信,如此將二者兩相比照,就有了一篇兩萬多字的《韓信評傳》。

可是不久之後,我自己對於這篇仍顯粗糙的文章就很不滿意了,也主要是在這之後我的人生經歷了一個重大轉折。而從表象上看,我從一個不怎麼起眼的小城鄉村到了北京這樣一個車水馬龍、人情洶洶、紛亂喧囂的超級大都市。自然,自己的內心會迅速地起一些變化,也感覺自己更孤獨了。

這之後不久,我又用較為細膩的筆法寫了一大批歷史人物,而我也終於悟到:欲為歷史人物傳神寫照,則莫過於去多加勾勒他們的人生細節,哪怕我們無史實可依據;而即使所謂的“史實”、“正史”,其實也不是絕對客觀的,有些更是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