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軍事委員布林米斯堅科和方面軍司令員科斯堅科中將犧牲(兩人都是烏克蘭族)。
另外,斯大林還接到了可靠的訊息,美國正在撤離歐洲!不僅駐紮英國愛丁堡的軍隊要在短期內撤離(在斯多東克附近的2個師已經全軍覆沒)完畢,連冰島都會放棄。
這彷彿意味著德國可以將全部的力量用於打擊蘇聯了!
所以斯大林現在急於開闢一個可以投入少量兵力和資源就能牽制大量德軍的戰場。
印度似乎是相當理想的地方,因為斯大林和俄國布林什維克黨的高層一直認為,印度國記憶體在尖銳的階級矛盾和反抗殖民統治的需求,可謂是一堆革命乾柴,只需要幾個火星,就能燃成燎原大火。
而德國為了維持英國本土的安定(這是充分利用英國工業和科技能力的先決條件),就不得不去撲滅印度革命的熊熊烈火。
“怎麼會不反抗呢?”斯大林很有一些不以為然,“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真理!”
謝洛夫聽到“馬克思主義的真理”,也有些為難。真理當然是不會錯的,但是印度是個很神奇的地方,別處的真理在印度不一定管用啊。
印度底層的賤民,什麼首陀羅,什麼達特利的,都被壓迫幾千年了。可翻翻印度歷史,彷彿也沒有什麼賤民大起義啊!
“1858年不就發生了一場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大起義?”斯大林還是瞭解一些印度歷史的,他嚴肅地指出,“那就是反抗!”
可那不是印度底層勞動人民的反抗,那是印度的綠教統治階層和婆羅門教統治階層的反抗。謝洛夫很想告訴斯大林,在那場大起義中,印度賤民基本上是旁觀群眾,不怎麼參與造反的,而且彷彿也沒有一點造反精神。
“總書記同志,”謝洛夫搖了搖頭,說,“實際上,1858年的印度土兵起義並不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起義,而是……而是幾個殖民統治集團之間的鬥爭。”
什麼意思?
斯大林愣愣地看著謝洛夫,問:“難道不是印度人反對英國人嗎?”
“印度人……”謝洛夫斟酌著用詞,“這實在是一個很……很複雜的概念。實際上,印度人這個大的概念之下,是包括了至少兩個外來殖民集團和被他們奴役的真正的印度本土民族的。”
“兩個外來殖民集團?”斯大林問,“是指莫臥爾王朝和德里蘇丹國嗎?”
“他們算一個集團,”謝洛夫說,“印度的msl中的阿什拉夫人(即msl貴族)屬於同一個集團,他們都是過去幾百年中入侵印度的各種中亞或西亞msl的後裔。而另外一個殖民集團則是印度教的上層種姓,包括婆羅門、剎帝利和吠舍,他們是大約4000年前征服印度的雅利安人的後裔……”
“4000年前的雅利安人?”斯大林對印度的歷史不大瞭解,所以自言自語道,“原來雅利安人在4000年前就那麼反動了!”接著他又問,“他們也是金髮碧眼的?”
“不是金髮碧眼的,”謝洛夫搖搖頭,“但是他們的長相的底層的印度人不大一樣,他們中的許多人長得像南歐一帶的歐洲人,而占人口絕大部分的底層印度人長得都像黑人。
在印度,一個人是什麼成分不用內查外調,只要看膚色就知道了。阿什拉人和印度教高等種姓都比較白,而低等人的膚色通常都比較黑。
另外,印度社會是等級森嚴的。高種姓的印度教徒和ysl(ysl也有種姓)教徒擁有幾乎不可侵犯的社會地位。而處於底層的賤民比豬狗還不如,而且在宗教的麻痺下,底層的賤民都認為他們所受的壓迫是天經地義的……”
不就越白越反動,越黑越革命嘛!斯大林心說,這其實是有利於革命的,抓起反g命來就方便了,印度的契卡戰士只需要看皮拿人就行……
“那我們就應該團結和動員印度黑人!”斯大林非常肯定地說,“印度布林什維克黨應該明白,印度黑人才是天然具有反抗和革命精神的人,是印度革命事業成敗的關鍵。至於宗教的麻痺作用,這不是問題,俄羅斯也有東正教,中國有佛教、道教,還有什麼儒家思想,不照樣有前赴後繼的革命者?如果印度教和ysl教是印度革命的障礙,打倒就是了!”
這是斯大林的最高指示,既然是最高指示,那就是必須要執行的!
“總書記同志,我明白您的意思了。”謝洛夫只能恭敬地回答。
“好的,”斯大林滿意地點點頭,眼前這個謝洛夫也算是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