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基又在前線各處演講勸說,想要鼓起士氣。或許會有一場像樣的進攻……”
列寧彷彿有些焦慮,赫斯曼和列寧認識了兩個多月,還是第一次看到他流露出這樣的情緒。現在,布林什維克已經將所有的反戰力量凝聚起來,他們的人並不多,不足以推翻那個“大黑鍋臨時政府”。除非臨時政府組織的攻勢成為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這樣原本支援戰爭的彼得堡衛戍部隊士兵,都會倒向布林什維克——要不然他們就得上戰場去送死。
有了他們的支援,革命就會成功!
但如果臨時政府打贏了呢?也不要什麼大勝利,只要一場小勝,然後再讓克倫斯基用那張能言善吹的嘴來宣傳,臨時政府的威信立即就會大幅上升。到時候列寧和布林什維克就徹底沒戲了!
對列寧來說,在野反戰固然是唯一正確的選擇,但同時也是一場賭博——俄國的進攻慘敗,布林什維克就是“正確的”,就可以藉機發難。反之,布林什維克就完了。
“奧托,前線不會有什麼問題吧?”埃特爾也在這間客廳裡面,和赫斯曼並排坐在一張鬆軟的大沙發上,他彷彿也有些擔心。
“是啊,最新的訊息,德國和奧匈的軍隊正在調離東線……”斯大林也關切地問。他是和列寧一起來到的,目的看來就是想摸摸赫斯曼的底——由於埃特爾在瑞士說漏了嘴,列寧早就知道赫斯曼是德軍大總參謀部派出的。後來赫斯曼在彼得堡機關槍第一團擔任士兵委員會的主席期間的表現,也證明了他是一名素質相當不錯的職業軍人。
赫斯曼是知道“克倫斯基攻勢”的,因為實在太逗逼,在後世知道的人不少。不過赫斯曼也只知道一個大概——克倫斯基廢了老鼻子勁兒才組織起幾十萬人的攻勢,不到10天就被德奧聯軍打得大敗,此戰之後俄國在前線的軍事力量徹底瓦解。等到列寧同志上臺時,俄國根本沒有任何武力可以阻擋德國的行動。所以只能對德國予取予求……
也就是說那個差點坑死毛子的《佈列斯特條約》實際上也有克倫斯基的責任!如果他不把俄軍的老本拼光,德國多半不會這樣逼迫列寧。
不過在《佈列斯特條約》簽署後幾個月,同樣的災難就落到德國人自己身上了——革命讓軍隊瓦解,使得抵抗無法實行,然後英法就把《凡爾賽枷鎖》強加上來了……
如果俄國臨時政府在二月革命後立即退出戰爭,那麼德國就能提前一年發動魯登道夫攻勢——不是1918年春,而是在1917年春,這時美國甚至還沒有加入戰爭,法國很有可能被打出戰爭!
可以說,正是俄國臨時政府的犧牲,讓英美贏得第一次世界大戰,阻擋歐洲被德意志帝國支配。
赫斯曼輕輕嘆了口氣,他雖然知道自己沒有足夠的力量扭轉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命運,但還是應該盡一切可能,為帝國爭取時間的。一年是無論如何爭取不到的,但是兩個月還能試試看——就試著將十月革命提前到八月吧!
“不,不會有任何問題的!”赫斯曼很肯定地說,“馬克斯。霍夫曼將軍是一位天才,坦能堡戰役的計劃其實是他制定的,魯登道夫上將和興登堡元帥只是在擬定好的計劃上面簽字。有他在東線,俄軍的進攻必然遭遇極其慘痛的失敗!而且……我已經將俄軍即將發動攻勢的訊息報告給了大總參謀部。”
這番話等於承認了自己的真實身份,不過這是絕對必要的。因為赫斯曼擔心列寧和布林什維克會沉不住氣,在前線勝負沒有最後分出的時候就發動起義。這會暴露布林什維克和德國的關係——雖然現在彼得堡人人都知道列寧收了金馬克(估計有很多人還從布林什維克那裡拿到過),但是收了金馬克和在關鍵時刻出來捅俄羅斯祖國的刀子是兩碼事。
列寧和布林什維克親德沒有什麼,現在臨時政府裡面所有的派別背後都有一個外國金主。可問題是,必須在維護俄羅斯根本利益的基礎上替外國主子辦事——俄羅斯帝國可以有如今的疆域,其國內的國家主義當然是非常強大的!
如果列寧在這個問題上出錯了牌,他的勝利就會被推遲。
赫斯曼目光炯炯地看著列寧,“弗拉基米爾。伊里奇,我想您應該猜到我的真實身份了……我不是什麼德國社會黨人,我是一名德意志帝國大總參謀部的參謀,名叫路德維希。馮。赫斯曼。我曾經在東線戰場上和俄軍打了四年,我很清楚東線德軍的力量。雖然奧匈帝國的軍隊靠不住,但是我們德軍是非常強大的!即便在革命之前,俄軍發動一場大攻勢也必須小心翼翼,精心策劃。像如今臨時政府這樣打法,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