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恩寺。
“長公主拒絕了我們的提議?”三藏法師的語氣聽起來很平淡。
“嗯,她說封神榜書中的觀點只是作者的,連載小說並不代表報社的態度。她還說,我們也可以找一個作者寫本崇佛的小說,只要寫的有封神榜一樣好,那麼長安報社也一樣可以刊印連載。”大慈恩寺的知事和尚有些不安的說道,住持交給他的這件事情,他已經先後去了長安報社幾次,可一次都沒談成。
三藏法師名為玄奘,俗家名為陳禕,玄奘是他的法名,而三藏法師是別人對他的一個尊稱。
在唐朝,三藏法師是對精通佛教聖典中之經、律、論三藏者的尊稱,又叫三藏比丘、三藏聖師或略稱三藏,對來自印度、西域的佛典進行漢譯的僧侶,都常尊稱譯經三藏或三藏法師。
玄奘只是經較有名的三藏法師之一而已。
今年五十四歲的玄奘,曾於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裡,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前後十七年學遍了當時的大小乘各種學說,共帶回佛舍利一百五十粒,佛像七尊,經論六百五十七部,並長期從事翻譯佛經的工作。
他與弟子翻譯出大量佛曲,其中有名的譯典有大般若經、心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等。
“寫一本有關於佛的小說嗎?”
玄奘若有所思。
他主持大慈恩寺以來,創立了法相宗,一直以來都在積極從事著翻譯當年取經帶回來的經典,對於寺中的俗務,並不太過關心。
可最近封神榜的火爆,還是對佛家有了很大的影響,甚至都影響到了大慈恩寺的香火了。
做為一個出家人,再淡然,也無法淡然到看到信徒的流失。
更何況,玄奘也看過已經連載的封神榜章節,覺得這就是本神魔志怪小說,根本不是什麼事實歷史,但他也不得不承認這本小說寫的很精彩,可其中確實夾帶私貨嚴重,居然把佛家的許多大佛,都寫成了他們道家神仙的弟子,這就太過份了啊。
“住持,小僧覺得玉瀨長公主還是記恨當年之事。”知事僧道。
所謂當年之事,自然就是當年玉瀨還是高陽公主時,跟玄奘的徒弟辯機和尚的那一段荒唐之事。本來兩人的事情雖然滿城風雨,但也不至於鬧到最後那個地步,可是後來他們佛家裡有人看不慣此事,做了些手腳,於是乎,高陽送給辯機的金枕頭被一個小偷偷去了,再然後這個小偷偏偏就又被雍州府給抓住了,金枕頭便扯了出來,於是最後公主和辯機的偷情上了公堂,最後讓玄奘的得意弟子辨機被斬,公主被幽。
本來辯機和尚是玄奘的得意弟子,協助他翻譯了很多佛經,甚至玄奘那本根據自己西行求經經歷而寫的大唐西域記,也是由他口述,辯機記錄整理而成的。
玄奘曾經把辯機視為自己的接班人,未來大慈恩寺的下一代住持。
當年那件事情,是佛家自己人在裡面搞的鬼,辯機被殺了,大慈恩寺名聲大損,玄奘痛失愛徒,而高陽也受了很重的責罰,被幽禁府中數年。
長公主有怨氣也很正常。
“我這有辯機所寫大唐西域記十二卷,是辯機當年據我口述而整理寫成的,時面記述的是我當年西遊親手經歷的一百一十餘個國家及傳聞的二十八個國家的山川、地邑、物產、習俗等,這書不是佛經,但也寫的不錯,你拿去給長公主看,就說我們大慈恩寺想在長安新聞報上連載這本遊記。”
“聽怕他們未必肯刊印連載。”
“你是處理這些俗務的知事僧,你難道就不懂得變通嗎?樓觀道宗聖觀當初花了很大一筆錢買下了封神榜的版權,並且還在長安新聞報上花重金買廣告位打廣告,我們也可以。樓觀道出錢李家的印刷坊印道藏,我們也可以印佛經,這印刷術印刷經籍,確實是快捷又低廉,我們也可以印。”
唐僧當年取回來那些真經,足有六百多部,這些年陸續翻譯出了七十多部,有一千三百多卷。這些取回來的經書,多年來也只抄寫了幾份,譯出來的經書同樣只抄了幾份典藏。
而人家樓觀道現在卻開始大量印刷道藏,動不動就一本道經印幾千本,到處散發,這種影響力的擴散是巨大的,人家還透過報紙打廣告、連載崇道小說,玄奘認為這些都是值得借鑑學習的。
大慈恩寺是當今皇帝建造的,因此規模很大,香火很旺,也有足夠的錢財支撐。宗聖觀能做的事情,他們當然也可以做。
他們印道藏,那大慈恩寺可以印佛經。
他們刊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