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財富檔案 陳嘉庚是近代中國傑出的華僑領袖,是一位著名的大實業家。他將一生中積累的資財都用在興辦學校的事業上。他不但在國內創辦了規模宏大的集美學村和遠近聞名的廈門大學,創辦和資助了近百所學校,而且在海外也創辦並贊助了許多學校,培養了大批人才。因此,毛澤東讚譽他是“華僑旗幟,民族光輝”。人們也將他視為“華僑愛國愛鄉熱心教育事業的楷模”。 企業型別 橡膠。 成長記錄 提起陳嘉庚先生,估計很多人都不會覺得陌生。在我們的歷史課本中,他是一個經常被提及的名字,不僅是因為他的財富,他的波折經歷,更是因為他作為一個華僑,對內地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 今天,漫步在著名學府廈門大學,看著這個全國最美麗的學府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更是讓人感慨萬千,這些都是陳嘉庚先生散盡家財辦教育的碩果。有錢的人很多很多,但是像陳嘉庚那樣把自己辛苦賺來的錢財全部用於教育之上,支援中國的建設之上的,不惜公司破產,那就少之又少了,所以中國人民才會如此懷念他,給他如此高的榮譽。 身負父債的僑鄉少年郎 1874年10月21日,陳嘉庚出生在福建同安縣集美村,因為戰亂不斷,有很多人遠赴南洋討生活,這裡便成了著名的僑鄉。 陳嘉庚的家庭,也是一個華僑世家,他出生的時候,父親正在新加坡,經營著米店和一家小廠。從小,是母親獨自撫養他長大。 閩南一帶,曾有著十分光輝的歷史。從民族英雄鄭成功到虎門銷煙的林則徐,這些故事都在小嘉庚的心裡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影響。集美村還有著鄭成功的“國姓寨”、“國姓井”,在老一輩人的傳說中,陳嘉庚從小就對這些愛國英雄充滿了敬仰。而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更使他渴望早日能夠報效祖國。 1890年,陳嘉庚已經17歲了,父親要他到新加坡來見見世面,於是他離開了故鄉、離開了慈母,獨身前往南洋。雖然都市的繁華是一種誘惑,但他卻不為所動,老老實實地呆在店裡,跟著老夥計學習怎麼管理,很快就成了父親的左右手。 1898年,母親病逝,聞聽噩耗的陳嘉庚立即回鄉葬母。出發之前,他將自己經管的賬務移交給他的族叔。當時他父親各項經營都很順利,擁有資產約35萬元。可是當守完3年母喪的陳嘉庚回到新加坡時,卻發現曾經興隆的米店已經門庭冷落,負債已達30多萬元。原來是父親的妾生子趁陳嘉庚不在,盡情揮霍導致負債累累,面臨破產的邊緣。 按照新加坡法律,兒子不必償還父親債務,況且陳嘉庚身無分文,如何償還,但深受儒家教育的他面對父親的淒涼,還是毅然承擔了債務,繼承了這個爛攤子,當時他還不到31歲。從此這個傑出的企業家開始了自己獨立的商業之旅。 菠蘿“蘇丹”和橡膠大王 獨自創業的路程是極其艱難的。陳嘉庚手裡的資金只有一點,用來投資什麼才能成功呢?經過詳細的考察,陳嘉庚發現,菠蘿罐頭銷路旺盛,且週期短、需要的資金不是很多,非常符合自己的情況。於是他決定建立一個菠蘿罐頭廠。 資金不夠,陳嘉庚借了7000元,在距新加坡城區10英里的淡水港山地,著手建造一所菠蘿罐頭廠。一切省了再省,省了再省,借來的7000元用在建廠總算勉強夠了。製作菠蘿罐頭所需的白鐵、糖枋,都可向別的商人賒取。開工終於沒有問題。等到4月份菠蘿一上市,陳嘉庚的“新利川”工廠就開始生產了,為了在競爭中取勝,陳嘉庚給自己的菠蘿罐頭的商標定名為“蘇丹”,意思就是菠蘿罐頭之王。 在陳嘉庚的精心經營之下,罐頭廠運作良好,銷售看漲,月底核算結果,獲淨利9000餘元。不僅收回全部建廠投資,而且還有盈餘,經濟效益之大,確實驚人。 從絕境中拼殺出來的陳嘉庚初戰獲勝,就以“新利川”為立足點,兼營父親企業與人合夥的月新菠蘿廠,接著又開設了謙益米號,米店也兼做罐頭廠的營業機關。 隨著菠蘿罐頭生意越做越大,對菠蘿的原料需求也在不斷增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陳嘉庚在“新利川”附近購買了一塊空地,用來種植菠蘿,取名為“福山園”,事實上,這塊種植地也確實是一塊福地,後來成為了當地最大的菠蘿種植園。 創業道路並非是一帆風順,就在菠蘿生意順利發展的同時,1906年夏季,菠蘿罐頭行市大跌,陳嘉庚只能勉強保住了1萬元的贏利,這次打擊使他意識到,商場如戰場,僅僅靠一種產品經營是不能適應市場的瞬息多變,他要尋找新的專案。 一次偶然的機會,陳嘉庚瞭解到一個橡膠商人高價賣掉了自己的橡膠園,他立即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於是趕忙聯絡這個商人,從他那裡購進18萬粒橡膠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