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只關係自己仕途的皇甫唯明在瀘州城下一待就是兩天,錯過了最好的撤退時間,楊成大軍在經過一場大戰之後,短暫的休整期一過,就開始對皇甫唯明動手了。
首先是斬斷了皇甫唯明的糧食供應補給線,那就是岷江上的船隊,此時唐軍水師已經全部覆滅了,楊成一戰殲滅了上萬唐軍,剩下的唐軍四散逃命,然後就是被楊成俘虜的,隨後楊成也繳獲了一些唐軍的船隻和船工,然後臨時組建了一支水師,控制住了岷江上的通道。
於是,皇甫唯明從岷江上的糧食補給就被斬斷了,此時唐軍十萬人馬的補給全部都集中在唐軍出發的嘉州之地,也就是岷江的上游。
於是在唐軍水師全部喪失之後,大量載著糧食的船隻就成為了楊成的俘虜,同時皇甫唯明的大軍也徹底斷糧了。
皇甫唯明出戰是非常倉促,大軍根本就沒有攜帶多的糧食,但是巴蜀之地富庶,所以糧草根本就不用仇。
但是,此時嘉州城外的糧食堆積如山,但是在岷江下游的瀘州城外唐軍就無法得到糧食補給,反倒是運糧的漕船一到瀘州地界,就被楊成軍給截獲了。
此時,皇甫唯明才意識到時局的為難,但是他心中在兩天之前就已經認定自己必敗無疑了,所以根本就沒有將身邊四萬唐軍的性命當回事,他一直都在忙碌著為保住自己的性命的事情,所以根本就沒有注意糧草的事情。
此時,面對軍中斷糧,皇甫唯明也沒有什麼大起伏,依然是一副沮喪的樣子,他知道他這次是必死無疑了,雖然給李適之和高力士都送去了密信,但是皇甫唯明知道自己也絕對是必死無疑了。
如果楊成沒有攻佔巴蜀他還可以活命,但是如果楊成在他兵敗之後攻佔了巴蜀之地,那麼皇甫唯明都不敢想象憤怒的李隆基會是什麼樣子,那是他必定是有死無生。
要知道巴蜀之地供應餓大唐四成的賦稅,並且也是大唐阻擋吐蕃大軍的重要屏障,憑藉著巴蜀之地的山高林密,吐蕃大軍根本攻打不過來。
但是如果被楊成佔據了,那麼就可以直接威脅到關內,到時候就連長安城都要受到威脅了,那時的李隆基怎麼可能放過皇甫唯明呢。
於是,皇甫唯明心中悲愴,想到不久之後自己就要命喪人手,心中頓時一陣的傷感,也就沒有心思再戰了。
此時,主帥如此,那麼就可想而知大唐軍隊如何了,在斷糧發生之後,唐軍大營中計程車卒們也徹底看清楚時局的危機了,他們知道他們的糧食都在嘉州城中,只有從岷江上運來。
但是此時岷江被楊成控制了,那麼他們就徹底斷糧了,以後也不會再有糧食運來了,於是唐軍軍營中頓時人心惶惶,然後就是大量的逃兵開始出現。
因為主帥臉上充滿了悲愴和絕望,所以唐軍下面的將校也全無鬥志,軍心軍紀也就徹底荒廢了,然後唐兵就越來越多,一時間無法得到控制,甚至出現了整營逃往的事情。
隨後,在一陣絕望和悲愴之中,皇甫唯明舉行了一個祭天儀式,名義上是保佑唐軍得勝,其實是在給他自己一個心理安慰,然後皇甫唯明在祭天儀式結束之後,名大軍開始撤退,朝著嘉州方向撤退。
但是,皇甫唯明和手下的唐軍都清楚,楊成是絕對不會讓他們輕易撤退的,一定會在半路上劫殺的。
果然,在唐軍大軍剛剛拔營之後,楊成大軍就出了瀘州城,然後開始和唐軍對峙,準備乘著這支唐軍潰逃之際將其前部殲滅。
皇甫唯明自然是不會令全軍都瘋狂地逃命,他留下里五千人殿後,然後領著三萬大軍撤退,他則是和上百名親兵騎馬先行,準備看到情況不好就馬上擺脫大軍逃命。
此時的唐軍已經斷糧了,即使撤軍了也行徑不了多遠,但是隻有走出瀘州就有生機,畢竟此時出了瀘州之外的地方還都是大唐的官員管控著。
但是,皇甫唯明留下殿後的五千唐軍根本就沒有戰鬥的意願,看到楊成大軍之後,立刻就投降了,然後皇甫唯明的大軍就被追上了。
此時,看到殿後的唐軍投降了,楊成大軍很快就追上來了,皇甫唯明的大軍頓時驚恐不已,然後就開始混亂起來了。
一些已經斷糧一天計程車兵則是選擇了投降,他們已經沒有力氣在逃命了,有些營還沒有斷糧,於是就開始瘋狂地逃命,只要是逃出瀘州就可以。
三萬唐軍潰亂之後,瘋狂地逃命,但是這隻亂哄哄的大軍很快就被堵截住了,楊成領著一萬大軍已經再次等候多日了,就是準備劫殺這隻潰敗的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