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智、信、恕、忠、孝、悌”這九種思想,九國就是各取其中一個字作為立國之本。
蘇林翻閱《論語》,想要從中找到代表自己思想的道來,突然,心中一動,看到了為政篇中的“君子不器”,思緒如潮水一樣湧動了起來,快速解讀著這幾句話。
“君子不器!君子不器!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我會覺得,看到這四個字,讓我的念頭如此通達,胸中思想湧動,馬上就要衝破智竅了呢?”
憑藉直覺,蘇林知道,如果自己要以聖言開智,就必定是這一句“君子不器”,可是這一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按照直白的翻譯,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樣”。
世人之所以難以聖言開智,就是因為聖人孔子的言論當中,蘊含的思想之深,每一句話都不僅僅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一層意思。為了徹底地理解這一句“君子不器”,蘇林發動腦海中的無字天書,迅速地搜尋關於“君子不器”的一切相關記載。
最終,讓蘇林找到了這一句話最可信的出處。其實,這一句話的背後,還包含著一個典故。
這個典故說的是,孔子將自己的幾個弟子叫到了身旁,指著一個裝水的陶器說道,每一個人都有其特殊的用途,就好比是這裝水的器物一樣,它的作用就是用來裝水。
這個時候,就有弟子紛紛上來向老師孔子求問自己是一個什麼器。孔子微笑著一一給他們點了出來,其中最受孔子器重的弟子子貢被孔子比喻成了瑚璉。這瑚璉乃是上古時期,宗廟當中盛放黍稷的祭器,由此可見,孔子對子貢的評價之高,將他比喻成為瑚璉,意思就是子貢有安邦治國的才能。
但是,受到如此高評價的子貢卻是皺著眉頭,斗膽問了孔子道:“請問老師是什麼器?”
孔子微笑著搖了搖頭,口中輕聲吐出了四個字:“君子不器!”
子貢方才恍然大悟,老師所言,尋常之人為器,就好像是那些器皿一樣,只有固定的作用,而真正的君子,卻是要多才多藝,不能夠像“器”一樣只有固定的作用。
子貢將自己所悟到的說了出來,其他的弟子也恍然大悟,紛紛稱讚子貢的悟性了得。但是,孔子卻還是嘆息了一聲,不再言語了。
“君子不器”四個字後面承載著的便是這麼一個孔聖與弟子子貢,也就是後來的半聖端木賜的一番言論典故。
蘇林的悟性不差,在學校讀書往往能夠舉一反三,但是他從這四個字當中能夠體會到的也只不過是和子貢一樣,以為孔子所說的君子是要多才多藝,不侷限於一種才能罷了。但是,故事最後孔子對於子貢的回答卻是搖頭嘆息,這究竟是為了什麼呢?難道說子貢所說的不正確麼?
“就差一點了!就差一點了,到底是什麼意思?”蘇林的腦子裡瘋狂地運轉著,胸中的思想一點一點地湧動,“君子不器,所謂的器,尋常的不過一些裝水的器皿,貴重一點的恍若祭祀的瑚璉,但是其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都只有固定的用途。而先賢孔子所說的君子不器,既然君子不能夠與器皿相同,就說明君子不能夠只有固定的用途,那麼……又不是子貢所說的多才多藝,難道說……孔子的意思是……”
一拍腦袋,蘇林突然咧著嘴大笑了起來,瞬間明白通透了,原來孔子所說的君子不器真正的意思,不是君子應該多才多藝,而是根本就不應該有具體的才能,君子應該成為價值的承擔者,應該形成自己的道。
君子無論在做什麼的時候,都是貫徹自己的道,也就是自己的認識和價值,而不應該只會某種或者某幾種的才能。在孔子看來,那些所謂的才能都是末,而君子的道才是本。君子不器,而是要成為掌握器的人。
“君子不器,而要成為執器之人!哈哈!這就是我蘇林的道,這才是我蘇林的道!”
猛然間,蘇林胸中的那一股君子不器的思想,湧動了上來,直衝眉心,根本毫不費力地就將他的智竅衝開,然後就只見一道金光直接從蘇林的智竅衝上萬里長空,這是真正聖人之言開智才具備的沖天鬥牛之勢。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第六章 驚動聖殿
聖人之言開智,豈同凡響。九天之上,文曲星動,帝王星也被震撼,一道沖天的思想光華直接溝通到百里之外的萬里長城。
轟的一聲,蘇林的腦海當中被回饋而來的巨大聖力衝擊,智竅大開,頃刻間耳聰目明,聖力流淌在身體每一處地方,澎湃而浩大。
同一時刻,豐樂縣縣衙,正七品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