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可能會被當地文明同化。蒙古人的西道諸國就面臨這樣的問題。而西周的封建擴張,則是整個華夏文明的擴張。
之所以會有如此不同,除了華夏文明本身比較先進強大,就是因為禮樂制度的存在!
禮樂制度可不是字面上的禮節和音樂那麼簡單,而是西周時期華夏先民的行為規範、生活方式、意識形態和文化禮儀等等讓華夏之所以成為華夏的文化思想領域的組合。
而現在,準備效仿西周,分封出一個華夏世界的陳德興,同樣需要“禮”,並非是老掉牙的《周禮》,而是一部與時俱進的《陳禮》。
陳德興回頭看了趙復一眼,淡淡地問:“江漢先生,孤王現在需要一部《禮》。”
趙復默默地回視了他一眼,追問道:“大王需要的是《周禮》?”
“是《陳禮》,我陳德興的禮!”陳德興轉頭望著鋪滿了整個山谷的營地,彷彿有些感慨地道,“華夏之所以是華夏,就是因為西周之禮!孤王很快也要封建天下,未來的華夏封國將會天南海北難以往來,若無一部《陳禮》以別華夷,只怕不出百年,這些天南海北的華夏之國,就不知道自己是華夏了!”
雖然陳德興已經摺騰出了一個天道教,但是天道教的底蘊畢竟不足,只能搞搞科學研究和迷信活動。想要發展出天道教自己的文化和諸多思想,沒有數百年積澱是不行的。而且,天道教是屬於華夏的,天道教的文化和思想自然也應該從悠長而輝煌的華夏文明中汲取養料。
所以,陳德興需要一部濃縮了華夏文明和意識形態,又加入了他本人意志的《陳禮》,和天道教還有無數華夏子民一起走向全世界。
當然,這部《陳禮》同樣也適用於華夏本土,它將是華夏世界的“憲法”。要透過長期持之以恆的教育,將之灌輸到每一個華夏子民的靈魂之中。
趙復思索了一下,表情已經鄭重起來,“不知大王的《陳禮》要規範的都是些什麼事情?”
陳德興斟酌著道:“現在只想到幾點:第一是語言,必須同文同字同音。身為華夏之人,互相之間決不能有語言不通,文字不同的問題。
第二是宗教,所有的華夏國家必須以天道教為國教,所有的華夏君王都必須皈依天道。
第三是權利和義務,包括君臣之間的權利義務,家庭成員之間的權利義務,議會和官府之間的權利義務,民眾和君王、官府之間的權利義務,都需要用禮來規範。當然,相應的法也是要有的。但是應該先禮後法,禮治心,法治人。
第四是繼承製度,必須是嫡長子繼承……不僅是王位爵位要嫡長子繼承,便是民間繼承製度也要以嫡長製為主。當然,還有和嫡長子繼承製掛鉤的嫡長子守孝。將來華夏的孝道,也應該是以嫡長為主。嫡長守家敬孝,諸弟外出闖蕩,出去開枝散葉。華夏,最終將要擴張到普天之下,華夏之民也必須大批大批的走出去,將咱們的文化風物推廣到普天之下,可不能都守在家裡當孝子。
江漢先生,你覺得如何?”
第594章埃及大汗忽必烈?
儒家思想的核心——當然是真正的,原汁原味的核心,而不是蛻變成心靈雞湯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家是一個政治學派!和後世要將赤旗插遍寰宇的科學共產主義一樣!
原味的儒家核心就是“復禮”,恢復周禮!實際上就是以西周為範本,建立一個秩序良好的封建社會。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尊卑有序什麼的……這一套東西到了明清,演化成了一套只管束下級,管不了上層,上層對自己是自由主義,對下層則大搞封建壓迫的“封建禮教”了。
這樣的封建禮教,若是叫孔子見了,保管批判成“禮崩樂壞”。實際上儒家理想中的“禮”,不僅用來約束下層,同樣要用來規範上層包括天子本人的行為。
孟子對齊宣王所說的“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才是早期儒家欲復之禮的準則。那種只要求下級無條件服從上級,什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奴才理論,在宋朝肯定還不存在。更早的春秋戰國那就更別指望了,那時候的君臣關係也是要講點權利和義務對等的。
從某種角度而言,所謂的“禮崩樂壞”就是社會各階層之間,上下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出現不對等。一部分只享受權利,而不盡自己的義務,另一部分人失去他們的權利,而淪為了殘酷壓迫的物件。
而華夏文明的治亂迴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