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曾經為陳德興奪取過川江作戰勝利的高速戰船,現在又成了大英國太子兼大英水軍提督陳德芳的殺手鐧了。
十八艘修長的三層槳艦和另外十八艘只有一層長槳,但是船體卻寬大許多的單層槳座炮艦已經下了水。它們就依次排列停靠在軍港泊位上,彷彿三十六條水中怪獸在靜靜休息之中。
天光初亮,晨曦未顯,陳德芳自城堡中的縣衙出來,現在是天竺的雨季,氣候炎熱潮溼,空氣中彷彿都瀰漫著水汽,人的身體上也是黏糊糊的,走上幾步就一身汗珠。這種氣候,讓陳德芳有些不大舒服。他抹了把額頭的汗水,又整理好黃色的公服,整整烏紗,衝著身後一隊護衛隨從招了下手,就抬腿朝西門走去。
一隊火槍兵自陳德芳身前小跑而過,扛著沉重的天道二年式步槍——這種步槍現在已經被大明陸軍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天道六年式燧發滑膛槍——兵士們喊著一二一的口號,步伐整齊,看上去就訓練有素。
“火槍兵真是越來越多了,將來或許就是火槍的天下了……”
陳德芳在心中感慨,隨後又想到自己的大英水軍。現在大英陸軍有槍有炮,和大明陸軍的武器裝備相差不多。可是大英水軍就不行了,光是這個“水軍”名號,就知道他們不是能夠縱橫海上的海軍了。海軍不是大英這樣的國家能玩得起的,而且大英也不需要海軍。因為大英的舞臺不是全世界,而是天竺,現在已經有九天竺(八國聯軍加上歸附的阿洪國)了,再過一陣子可能會有十天竺、十二天竺甚至十六天竺——陳德興已經在書信裡面和陳淮清提過這件事,等到消滅了德里蘇丹國,還要滅掉南天竺那些奉婆羅門教的國家,到時候還要封幾個藩國的。不過大英國肯定是諸天竺之首,土地、人口都是最多一份。孟加拉和阿拉幹都是大英的,大英還可以沿著恆河擴張,一直達到昔日孔雀王朝的故都華氏城。而為了確保大英國在天竺的優勢,一支強大的恆河艦隊是必須的。
而這支恆河艦隊就是大英水軍,以大英自制的三層槳座戰艦和單層槳座炮艦為主力。前者用於近戰格鬥,後者則在艦艏修建了圓形炮塔,裝備六門兩寸大炮。
“殿下!”
河邊堡西門口站崗計程車兵看到陳德芳都立正扶槍行禮。陳德芳舉臂還禮,然後舉起巡城令牌。陳德芳現在還兼任著河邊府知府,守門計程車兵都算是他的部下。大英國還是草創,軍政沒有分家,一府之尊不僅要管民政,還要兼管一府軍務,府城守備更是知府需要負責的重點工作。陳德芳每天都要例行巡城。
“城外可以異常?”陳德芳問。
“並無異常!”一名守門的排長大聲彙報。
“那就開門吧!”
吩咐完之後,陳德芳又轉身往北門而去。河邊堡有六座城門,分別是東門、南門、西門、北門、側門、偏門。並不是每座城門都會開放。按照規定,只開西門和北門。西門通往水營,北門則通往商港。不過普通的天竺百姓不得入城,只有各個鄉鎮村莊的天竺土著首領和在河邊堡中任職的天竺人以及佛教僧侶才能入城。
在北門,陳德芳又問了同樣的話,然後又吩咐開門——城外當然不會有什麼異常。這裡已經遠離前線,周圍都是大英王國的地盤。之前統治這裡的德里蘇丹相當暴虐,強制推行天方教,拆毀佛教和婆羅門教寺廟,而且德里蘇丹的政權中根本沒有天竺土著貴人(其實也是外來戶,不過時間久了些)的位置。因此孟加拉一帶的天竺人並不歡迎德里蘇丹的總督,對於大英國的到來也持歡迎態度。
而陳淮清的統治之法也頗為有效,扶植佛教,寬容婆羅門教,和天竺土著貴人聯手,給大英侵略者以特等婆羅門種姓——這實際上就是和天竺的雅利安統治者同流合汙,這樣做的結果自然是短期容易安定,長期難以漢化。
天竺人民終有覺悟的一日!不過眼下,大英王國境內還算平靜,不需要多少軍隊都可以鎮撫地方。這也就讓陳淮清得以抽調大軍,準備西征德里。
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天竺的戰事彷彿進入了一箇中場休息期。大英王國佔領了孟加拉東部和阿拉幹一部;法蘇古(古格)兩軍佔領了尼波羅;宋軍在信度河入海口取了一個據點;此外就隨著英軍一起行動;呂軍則在天竺西海岸一個名為“七島”的地盤建立了據點;拉達克軍則是毫無動靜,還守在大山上根本不敢對臨近的天方教勢力下手;三佛齊軍也隨英軍一起行動。
另外,陳淮清還使人去招安了一個從大理境內遷徙而到孟加拉東北的傣族小國阿洪王國。使得八國聯軍變成了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