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樂觀向上原本是件好事,做人就應該這樣,但在生意場上或股市,只有真相才能對市場起到幫助和保護作用,而不是不切實際的期望和毫無保障的樂觀。預先得到警示就等於提前做好了準備,在危機發生之前就發出警告,自然要比危機發生了再告知公眾更好。所有結果都是某種原因造成的,而在公眾看到這種結果之前原因早已存在了。正確的做法是,判斷出這種原因就作出反應,因為如果等到人們親眼看到所造成的結果時,往往已經晚了。

有人會說,現在行情這麼好,正是“放手一博”的好時機,不大膽點、積極點,怎麼賺大錢啊?是的,這句話要是在一年前說,叫“識時務”;在半年前說,叫“明大勢”;再往前,還不能確立大牛市的格局,就得算“先知先覺”;而現在才說,是不是稍嫌晚了點呢?其實應該還不算晚,大牛市最多走完了中段,後面還有更大的行情,但時機上似乎不合適,現在面臨的調整的機率要比繼續上漲大——調整之後,再大膽做多,會比滿倉參與調整好得多。

再談謹慎、理智與減倉(下)

時間:2007…09…03 08:28:15

正因為“5·30”之後的下跌未能走出一波真正的調整浪,股指在7月6日即返身上行,結束了調整,時間僅僅一個月零一點,因此這一輪調整仍然是不充分、不完整的,雖然不少個股的下跌完全達到了“大調整”的幅度,但最終受關注的還是股指。因此,“5·30”這波由政策面引發的(即管理層主導和願意看到的)調整並未達到預期的效果,最多隻是一輪“強制性的結構調整”,而本輪牛市的真正調整,還始終未露“崢嶸”。

應該說,自5月30日推出“調高印花稅”政策後,管理層的“心態”是複雜的,態度是曖昧的——財政部調稅措施之烈、影響之猛,是管理層始料未及的,要知道之前的“###道金牌”根本不起什麼作用,市場我行我素。誰知道這次一棒子下去,股市大有被打懵、打跨之虞,要是從此一蹶不振,那可如何是好?於是對財政部加稅政策的質疑聲音多了起來,之後“救市”、“護市”的措施也多了起來,最直接的就是基金髮行加速,配合輿論導向,一時間基民大增,基金資金大增,於是機構狂搶藍籌股,於是股指一漲再漲,眼看又要失控……那又該降溫了,於是又是“藍籌泡沫論”,又是“QDII向基金券商開放”,又是“港股直通車”等,目前的政策意圖無疑又有所轉向了。

政策意圖往往代表股市的方向,中長線向好是誰都願意看到的,明年的中國奧運年更是不能有半點含糊的,那麼現在不調,更待何時?除了政治因素,基本面還有許多因素都在給短期市場增添變數,比如股指期貨推出時間的選擇(在過高的股指推出期指無疑是非常冒險的)、創業板推出的程序、AH股股價接軌的趨勢、QDII推進的速度、特別國債的發行、進一步宏觀調控的政策出臺等,哪一條都不是“吃素”的,不慎重考慮,行嗎?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三、有益的投資理論與策略(4)

撇開這些不說,光從技術上、走勢上看,現在也應該是進行一輪調整的時候了。首先,從大的形態看,牛市中是允許也必然有調整浪的,雖然此輪牛市已在去年6~8月、今年1~3月和6~7月有過三次震盪的過程,但時間都較短,幅度均較淺,都只能算是上升過程中的中繼整理形態,稱不上一個真正的調整浪,也即從998點執行至今,牛市一直在走“大一浪”,而期間的幾次震盪,正好把這一個大浪劃分為幾個較為清晰的小浪型,那麼現在是否已經執行到第5小浪了呢?“大二浪”調整是不是就要來了呢?從中國臺灣股市對外開放後走出的大行情看,第一大浪與目前A股一樣強勁有力,即從1985年7月30日的636點啟動漲到1987年10月1日的4673點,用時兩年多,上漲幅度630%,之後進行的第二浪調整,在兩個月內下跌到2298點,跌幅超過50%。雖然歷史不是拿來直接比的,但至少可以借鑑,所謂“前事不忘,後世之師”。

其次,從市場運作的過程看,一輪行情或是一個大的熱點炒作,往往先是龍頭拉昇,然後相關品種聯想跟風,之後熱點全面擴散,以致“曲終人散”。反觀本輪行情,無論是從整個大盤來說(先是權重股領漲,然後二線股熱炒,最後三、四線股全面啟動),還是從熱點板塊的炒作來看(銀行、有色、地產、鋼鐵等均經歷了從龍頭髮威—板塊聯動—全面啟動—開始降溫的過程),均有完成了一輪炒作的跡象,那麼接下來進行調整也就順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