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定崗位、定成本、定利潤;幹部不劃級別,被招聘者原職位只能存檔,根據需要和能力重新聘用;廢除幹部職務終身制,各級幹部每年接受一次群眾信任投票,票數不夠者,自然淘汰;允許員工和人才合理流動,工廠可以解僱工人,工人也可以辭職;等等。
儘管這些內容對於今天的國人來說,實無什麼新意,但如同王石後來所說,對於30年前的人們來說,“蛇口模式”的內容是石破天驚的。
舊友的描述讓有著從軍經歷的王石,又重新找回了他那倔強的個人英雄主義。不甘於平庸、盡個人之力奮鬥拼搏的野心,也使他有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去深圳特區施展個人的才幹,實現個人的抱負。
說走就走。1983年5月7日,王石乘廣深鐵路來到了深圳。是年,王石33歲。
再次進入深圳的王石,完全沒有了第一次“想跑”的感覺。他在自己的傳記中是這樣描述第二次踏上深圳土地感覺的:“興奮、狂喜、恐懼的感覺一股腦湧了出來,手心汗津津的,腎上腺素猛增。”
來深圳之前,王石基本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到深圳當時最有影響力的公司——深圳市特區經濟發展公司①謀求發展。
王石後來對此有過解釋:這是一家特別的企業,其前身是深圳經濟特區管理委員會。在初期的引資中,許多專案都是管委會負責談判並籤合同具體實施。另一方面,這個公司在當時還行使著特區政府的一般職能。特區政府正式成立,管委會撤銷後,其原班人馬組建成了特發公司,但繼續行使著政府審批進出口業務的權利。
其是,當時特發掌管的進出口審批紅色章印上有個(2)字,當時有人就簡稱其為“政府(2)號章”,以區別深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