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社會行為中的文化差異392
宗教和親社會行為393
心境對親社會行為的影響394
試一試!心情好,做好事?395
11。3親社會行為的情境決定因素:什麼時候人們會助人?396
環境:鄉村與城市396
居民流動性397
旁觀者數目:旁觀者效應397
關係的性質:共有關係與交換關係403
試一試!遺失信件技術404
11。4怎樣增加助人行為?404
增加旁觀者干預的可能性405
積極心理學與親社會行為406
連結增加志願主義407
第12章侵犯:我們為什麼傷害他人?能防止嗎?412
12。1什麼是侵犯?414
侵犯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習得的?415
侵犯行為是本能的、情境性的還是選擇性的?415
試一試!打架及其吸引力416
侵犯與文化417
12。2神經生化因素對侵犯的影響419
性別與侵犯420
酒精與侵犯422
疼痛、不適與侵犯422
試一試!炎熱、潮溼與侵犯424
12。3社會情境與侵犯424
挫折感與侵犯424
被激怒和報復426
攻擊性物體的提示作用427
試一試!侮辱和侵犯428
社會讚許、模仿和侵犯428
媒體中的暴力:電視、電影和電子遊戲429
暴力能提高銷售嗎?434
暴力澀情與對女性的暴力435
12。4如何減少侵犯437
懲罰能減少侵犯行為嗎?437
連結阻止恃強凌弱:一項減少學校中侵犯行為的個案研究438
宣洩與侵犯439
戰爭對總體侵犯性的影響443
我們應該怎麼處理憤怒?443
去人性化:同情心的反面447
連結學校裡的同情心教育447
12。5哥倫比亞屠殺本來可以避免嗎?448
第13章偏見:原因與消除454
13。1偏見:普遍的社會現象457
偏見和自尊458
發展的報告458
13。2偏見的定義459
“刻板印象”:認知要素459
試一試!刻板印象和攻擊461
“歧視”:行為要素463
13。3偏見的起因465
我們的思維方式:社會認知466
如何賦予意義:歸因偏差477
責怪受害者480
偏見和經濟競爭:“現實衝突理論”483
從眾行為:規範性標準485
內隱性別歧視489
13。4如何消除偏見?489
接觸假說489
接觸減少偏見的六個條件491
早期種族混合教育為什麼會失敗493
拼圖教室法為什麼有效493
連結合作與互倚:拼圖教室494
試一試!拼圖式的學習小組496
連結來自“卡洛斯”的一封信497
第14章實踐中的社會心理學之一:獲得可持續的未來502
14。1社會心理學的應用性研究506
利用實驗法506
社會心理救援508
14。2利用社會心理學實現可持續發展509
解決社會困境509
傳遞並改變社會規範510
試一試!透過描述性規範減少亂丟垃圾的行為512
追蹤消費513
適當引入競爭514
誘導偽善514
消除小障礙,實現大變化515
14。3幸福和可持續的生活方式517
試一試!改變破壞環境的行為517
讓人們幸福的是什麼?518
金錢,物質主義和幸福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