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厝徊��嗝著倒橋菩вΓ�率谷�蚪鶉謔諧⊙杆儐縈詡�瓤只胖�小�
其次,金融全球化讓世界在享受全球化帶來的紅利的同時,也帶來了相應的風險。由於金融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到相當高的程度,今天世界各地都處在不同程度的金融開放之中,大筆“熱錢”在全球各地迅速流動,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金融衍生品將全球金融機構盤根錯節地聯絡在一起,而美國等發達國家又佔據著最為有利的地位。最典型的就是,美國一些金融機構把大量的房地產抵押債券打包後,出售給了很多國家。正因為如此,發源於美國這一全球最大經濟體和最發達金融體系的金融風暴,才會造成史無前例的影響。
第二節 索羅斯和他的“量子危機”——金融危機的型別和成因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The Financial Crisis),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週期的惡化。
除了次貸危機可能成為金融危機的起因外,在過去的歷史中,貨幣危機、債務危機和銀行危機都成為過金融危機的起因。近年來,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的形式。
貨幣危機
貨幣危機概念有狹義、廣義之分。狹義的貨幣危機與特定的匯率制度(通常是固定匯率制)相對應,其含義是,實行固定匯率制的國家,在非常被動的情況下(如在經濟基本面惡化的情況下,或者在遭遇強大的投機攻擊情況下),對本國的匯率制度進行調整,轉而實行浮動匯率制,而由市場決定的匯率水平遠遠高於原先所刻意維護的水平(即官方匯率),這種匯率變動的影響難以控制、難以容忍,這一現象就是貨幣危機。廣義的貨幣危機泛指匯率的變動幅度超出了一國可承受的範圍這一現象。
在全球化時代,由於國民經濟與國際經濟的聯絡越來越密切,而匯率是這一聯絡的“紐帶”,因此,如何選擇合適的匯率制度,實施相配套的經濟政策,已成為經濟開放條件下,決策者必須考慮的重要課題。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與全球化的加速,經濟增長的停滯已不再是導致貨幣危機的主要原因。經濟學家的大量研究表明:定值過高的匯率、經常專案鉅額赤字、出口下降和經濟活動放緩等都是發生貨幣危機的先兆。就實際執行來看,貨幣危機通常由泡沫經濟破滅、銀行呆壞賬增多、國際收支嚴重失衡、外債過於龐大、財政危機、政治動盪、對政府的不信任等引發。
拉美等地發生的貨幣危機主要是由於經常專案逆差導致外匯儲備減少而無法償還對外債務造成的。如阿根廷公共債務總額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2001年底為54%,受阿比索貶值的影響,2002年年底已上升到123%。2003年阿根廷需要償還債務本息達296。14億美元,相當於中央銀行持有的外匯儲備的2。9倍。
在大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包括東歐國家,貨幣危機的一個可靠先兆是銀行危機,銀行業的弱點不是引起便是加劇貨幣危機的發生。如東亞金融危機爆發前5年0年,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泰國信貸市場的年增長率均在20%—30%之間,遠遠超過了工商業的增長速度,也超過了儲蓄的增長,從而迫使許多銀行向國外舉債。由此形成的經濟泡沫越來越大,銀行系統也就越發脆弱。
許多研究材料表明:一些拉美、東亞、東歐等新興市場國家過快開放金融市場,尤其是過早取消對資本的控制,是導致貨幣危機發生的主要原因。1992年底,捷克經濟出現復甦跡象,物價穩定,財政盈餘,外國直接投資增加,國際收支狀況良好。然而,為加入經合組織,捷克加快了資本專案開放步伐。1995年10月生效的新《外匯法》規定了在經常專案下的完全可兌換和在資本專案下的部分可兌換,接受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八條款義務。由於銀行體系脆弱和有效監管缺乏,1997年底大量短期外資外流,最終引爆了貨幣與金融危機。據統計,在還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就匆匆開放金融市場的國家已有3/5發生過金融危機,墨西哥、泰國都是比較經典的例子。
泰國、阿根廷以及俄羅斯的貨幣危機,與所欠外債規模巨大且結構不合理緊密相關。如俄羅斯從1991年一1997年起共吸入外資237。5億美元,但在外資總額中,直接投資只佔30%左右,短期資本投資約70%。由於俄金融市場的建構和發展一直是以債市為中心,債市的主體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