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子,很多人以為,南京這套領導班子只是用來安置閒散退休或被排斥的官員,其實這是個極大的誤解。
誠然,南京因為沒有皇帝,在決策國家大政時,南京六部官員話語權遠不及京師六部官員大,但也絕對不是純粹作為安置閒散官員的機構;
大明一共有十三個省,在日常治理方面,一直按南六北七劃分,南京這套班子負責南方六省的治理,由此可見,南京六部一直掌握著相當大的實權;
而且作為留都,它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守在國門的京師一但淪陷,南京立即就可以替補上陣,履行中央政府職能。
現在,已經確定北京淪陷了,皇帝大行了,天下人的目光立即便匯聚到南京,象呂大器這些官員,紛紛朝南京奔去。
國不可一日無君,很顯然,擺在留守諸臣面前的首要任務是擁立新君,重新組織政權。
南京一時風雲際會,暗流激盪,各部官員為擁立新君一事奔走忙碌,公私合議,一時卻難有定論。
按照父死子繼的歷來傳位程式,當然首選崇禎的兒子來繼位。崇禎皇帝共有三個兒子:太子朱慈烺、二子定王朱慈炯、三子永王朱慈炤,但是這三位皇子都身陷北京,下落不明。
大明朝如今風雨飄搖,急需一位君主出來充當精神領袖,不可能等找到崇禎的兒子後再立新君,就目前的情況議立新君只能從近支藩王中考慮。
按成例,挑選的規則一般是按血緣遠近來考慮。光宗、熹宗都沒有子嗣存世,那便只能從神宗萬曆皇帝這一代來考慮了。
和崇禎血緣比較近的藩王中,福王朱由崧是萬曆皇帝的親孫子,另外還有他的幾個叔叔輩的親王,惠王朱常潤、瑞王朱常浩、桂王朱常瀛,這三人是萬曆皇帝的兒子。
而潞王是萬曆皇帝的侄子,血統稍遠。
但是,就當前的形勢看,惠、瑞、桂三王都在自己的封藩,距離南京都很遠,來回要好幾個月,擁立他們沒有實際操作的可能性。
落實到可行的層面上,南京的官員們把目光都投向了不遠處的淮安。本來擁立朱由崧是不應有爭議的。
但在這國難當頭的時候,東林黨人卻不忘去翻舊賬了,正所謂做賊心虛,東林黨人想起了當初的三大疑案;
這三大疑案雖然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是東林黨炮製的,但東林黨利用梃擊案打擊了朱由崧的祖母鄭貴妃,使老福王朱常洵失去了繼承皇位的可能。
紅丸案中,更是直指鄭貴妃指使人給光宗皇帝下毒。進而把鄭貴妃逼入了冷宮。
有這些舊事在,東林黨人擔心朱由崧繼位之後,會找他們算賬,於是乎,本來理所當然的事情變得詭異莫測起來。
這時在籍的禮部侍郎、東林黨大佬之一的錢謙益動作最快,此君最善於鑽營,當初崇禎初立,就是他第一個把崇禎朝的黨派之爭推上**的,他當初想幹掉溫體仁,爭奪入閣的名額。可惜自己屁股一堆屎擦也擦不乾淨,反而被溫體仁給踢出的朝堂。
現在,錢大佬覺得機會來了,於是首先聯絡丁憂中的雷縯祚積極活動,他們第一個找上了匆匆趕到南京的兵部侍郎呂大器。
要說明的是,呂大器這個兵部侍郎是京師六部的兵部侍郎,而且他身上還兼著江西、湖廣、應天(南京)、安慶四個總督職銜,分量無疑是非常重的;
所以錢謙益第一個便找上他遊說:“潞王是穆宗之孫,昭穆不遠。賢明可立。當初福恭王覬覦大位,幾乎釀成大禍,若立其子,勢將修畔三案。視吾輩俎上肉。”
這話的是對東林黨內部人士說的,很真誠,沒什麼遮掩,不能立福王的理由只有一個。咱們東林黨與朱由崧他爹有仇,立朱由崧則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因此,不能立福王。
經錢謙益這麼一遊說,呂大器和右都御史張慎言,詹事姜曰廣等南京朝臣都同意立潞王。
但現在擁立新皇不是東林黨內部的事,以上不能立福王朱由崧的理由也能和東林黨內人士說,對外肯定不能這麼說,就是對史可法也不能這麼說。
雖然史可法也屬於東林黨人,但這廝腦子一根筋,這麼跟他說的話,恐怕這廝不會合作。
於是,在錢大佬主持之下,南京城裡的東林黨人分工協作,密切配合,重新組織材料,經一夜奮戰,大家重新編定了不能立福王朱由崧的七大理由:有不孝、虐下、干預有司、不讀書、貪、淫、酗酒。
材料編撰好之後,立即致書駐軍浦口的史可法,史可法看了福王七不可立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