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幹的話,於是進去便道:“我看銷量還會比這個要高,而且就算遭遇了蒙古騎手,應該可以做到九成以上的勝算。”
孫琦聽罷,眼中不由浮出了明亮的光彩,頓時來了濃厚的興趣,道:“春秋,這何以見得?”
葉春秋不由笑了,道:“你們啊,只想到人只會配置一柄騎槍,這騎槍輕便,你們是否想過,將來會有不少人要配置雙槍的?雙槍都是先填好子彈,一旦遇到了特殊情況,便可輪流抽出射擊,如此一來,就是連發十二彈了,這騎槍構造簡單,成本也不高,牧人們的薪俸不低,一旦騎槍流行起來,只怕將來很多人都願意配置雙槍的。”
孫琦眼眸一亮,聲音帶出了幾分激動,道:“這樣說來,這款騎槍的銷量,老夫還是算少了?對,說得不錯,這騎槍很是靈便,插在腰上也不費多少力,配置雙槍,哈哈……”
葉春秋有時候不免覺得這個舅父是越來越市儈了,可是細細一思,他本就是徹頭徹尾的生意人了,所考慮的,自然永遠是成本和銷量,還有能有多少獲利。至於騎槍橫空出世,對於這草原會有多少影響,卻不是這個生意人最為在意的。
而葉春秋的立場顯然是截然不同,作為鎮遠國國主,世鎮關外,卻是非常清楚這將是意味著什麼。
葉春秋含笑道:“是呢,這一次,怕是關外的軍器所,又不知要準備多少工坊,生產槍彈,得要招募多少人手了。”(未完待續。)
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物競天擇
騎槍的出現,可謂是一箭雙鵰,一方面可以將牧人們武裝起來,另一方面,亦可藉機使軍器所在這關外重獲新生。
鎮國新軍的規模,暫時不宜繼續擴大,倒不是現在鎮遠國怕遭人非議,而是現在的葉春秋寧缺毋濫。
關內和關外是完全兩套體制,向牧人兜售槍支,葉春秋此前本也有疑慮,不過權衡利弊之後,最終還是下了決定。
關內是人滿為患,而且沒有外敵,這就導致內部矛盾是根本,因而朝廷收刀入庫,也是情有可原。
而關外的情況則是截然不同,對於這些人數並不佔優勢的牧民來說,外患才是根本。
人在關外,他們最大的威脅是來自於異族,而能夠依靠的,反而是自己的同胞,就如尋常人在關內,遇到了同鄉,往往會親切一些,而在這裡,遇到了同族,則也是倍感親切。
每一個人,在面對這諾大的天地,還有這茫茫無際的草場,不免會生出膽怯之心,因而更容易抱團起來。
每一個牧場,將來都會成為漢人的據點,彼此之間,各自用騎槍守衛自己的牛羊,而青龍,則是牛羊的集散地,同時給所有牧場提供各種物資。
說穿了,青龍就是牧民們的市集,而商行,則取代了官府的職能,成為了一個村落亦或者是牧場的組織者,他們用利益吸引到關內衣衫襤褸的人來這裡闖出一片天地,他們也同時會毫無疑慮地捍衛牧場的果實,甚至若有必要,一旦遇到大敵,鎮國府便可在青龍徵召這些放馬的‘牛仔’,凝聚一起,將所有入侵者擊個粉碎。
人在了牧場,就已經沒有什麼的四書五經了,有的只是野性和人類的本能,適者生存。
那些馬術低劣,甚至是膽小畏事之人,立即會被所在的團隊排斥,會被人譏笑和嘲諷,所以,每一個在這裡的人,都將會努力學習去釋放自己的野性。
葉春秋感覺自己是在培養一個新的民族,一個骨血裡依然和關內的大漢血脈相連,卻不受四書五經拘束,豪邁而野性的大漢民族。曾幾何時,自己的祖先們,在數百上千年前,何曾不是如此?那大漢武帝時期,無數人蜂擁出關,利用匈奴人最擅長的騎射,將那匈奴人打的滿地找牙,這裡不存在所謂的刀槍入庫,有的只是物競天擇。
所以此時,葉春秋看著自己的舅父,在頭痛於小皇帝玩失蹤之餘,卻是有了一個想法,他對孫琦道:“舅父,關內的平民車,理應降低一些價格了。”
“嗯?”孫琦不解地看著葉春秋道:“可是現在平民車,銷量尚可,何必……”
葉春秋搖了搖頭,浮出的笑容裡帶著幾分狡黠,道:“趁著現在的機會,把價格降下來,讓更多的人去買,買了車,就需要買馬,我們大可以在馬上掙銀子就是了,只要馬價一直居高不下,就更加有利可圖,到時候出關的人只會更多。而出關的人愈多,你猜會如何?”
孫琦道:“這……還是春秋明示吧。”
葉春秋道:“事物之間總是彼此會有聯絡的,一旦大量人出關,關內耕種的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