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野中。

一位心理醫生曾對我說,崔永元坦言抑鬱症,可能比撥給衛生部一億元資金宣傳心理衛生更有價值。這裡,崔永元以自己“實話實說”的黃金品牌投入了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序。就像高耀潔醫生、桂希恩醫生和演員濮存昕為消除愛滋病歧視做出貢獻一樣,崔永元獨擋一面,開始了消除心理疾病歧視的新紀元。

這是唯有實話實說的崔永元才能如是做的。

所有有良知的人都會對此投贊成票。

今天,全社會亟待解決的是,要儘早消除對心理疾病的歧視。

這種歧視已經毒化到幾乎每個人的頭腦中。

忙於競爭的現代職場人士,中青年知識分子、金領白領,據說已有多達百分之二三十甚至更高比例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除了抑鬱症,還有焦慮症、強迫症、恐怖症、疑病症之類在很多人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現代亞健康問題首先表現在心理上。心理疾病是生理疾病的先驅。

心理疾病伴隨生理疾病,成為人們再也不能忽視的生存問題。

消除“疾病歧視”這一大社會不公,讓全社會都敢於在實話實說的氣氛中明明白白正視自己的身心健康和關懷他人的身心健康,創造一種真正平等自由的氣氛,那是建設現代文明小康的必須。

讓我們從今天起,絕不歧視自己、也絕不歧視他人的心理健康問題。

以敢於自我坦言為勇。

以善於理解和幫助他人為榮。

(原載柯雲路的部落格: //blog。sina。/m/keyunlu)

受困“精英”如何突圍?(1)

全面減壓、事半功倍地工作(五)

中科院研究員博導胡可心三十八歲、浙江大學教授博導何勇三十六歲先後英年早逝,在一片嘆惋中曾引起知識分子過勞死的話題。說起一大批這樣累死在工作崗位的人,一般的說法是,他們“只會工作”,“不會休息。”

似乎千真萬確。

然而,看著社會上還有更多的教授副教授及各種職場人員忙得累不可支時,我們要問:他們都不會休息嗎?

睡覺,旅遊,足底按摩,網球,鍛鍊,誰不會?

如果有人勸他們休息,他們往往一句話就回了:沒時間。

說穿了,他們不是“不會休息”,是沒有餘力休息。

他們被工作壓滿了。

這時,讓他們放下工作去休息,很難做到。

由此,我們只能別開生面地提出,要善於全面減壓事半功倍地工作。

這樣工作了,才有時間休息,才能成為事業成功又身體健康的人。

這裡有一整套生存本領要掌握。

這裡不妨講一個小故事。

一位年輕的副教授曾經鄭重其事地和我討論什麼事最難。他說,得了絕症想戰勝絕症活下去,很難;陷入絕境想反敗為勝,很難;企業瀕臨破產想起死回生,很難;但這些難都難不過他現在面臨的難。我問他的難是什麼?他神色疲憊地嘆道,他想在現代生存壓力下活個成功,但純粹因為太累,力不從心,而陷在困境中活不出來,身體也每況愈下。

他又說,這個死局看著簡單卻圍困了成千上萬人,誰都沒有辦法。這難道不是最難嗎?

對待這樣的問題,你籠統告訴他要會休息,沒用。據他自己說,他已經把各種人情世故的應酬、沒必要的活動都精簡得不能再精簡了。他忙的都是正經事。

我從查他的“忙累賬”開始。

他很驚訝“忙累賬”的說法。

我問他第一忙什麼?他說上課。作為大學副教授,這自然天經地義。第二忙什麼?帶研究生,這也無可非議。第三忙什麼?寫學術著作,這似乎還是必要又必要的勞作。第四忙什麼?跑科研專案。這對於一個大學執教的人來講,又攸關重要。再往下,發現他忙的事多了:還要跑學術交流中心的施工,還在一些公司當顧問,還在一些學術期刊當編委,還為一家報紙寫專欄,甚至還在雙休日“走穴”,為一些大公司做培訓,純粹是為了掙點錢——他稍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釋道。

應該說這一切都不是玩物喪志,都在忙正經事。對一個想在人生舞臺上活得更壯觀的年輕人來講,無論是發明創造學術地位,還是掙錢買房買車,都在情理之中。

我對他說,把你正在做的所有事情排排隊,最重要的排第一位,順序下來,二三四五六。他想了想,拿起筆。一是上課,二帶研究生,如此